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达州市高新职业技术学校(达州高新职校)

四川省达州市高新职业技术学校(达州高新职校)

四川省达州市高新职业技术学校是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需求,构建了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园区内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深度联动,形成“课堂-实训-岗位”一体化培养链条。近年来,通过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共建产业学院等方式,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持续提升,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四	川省达州市高新职业技术学校

一、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适配性

学校位于达州高新区梨树坪片区,毗邻秦巴大道与包茂高速交汇处,距达州绕城东路出口仅3公里,交通网络覆盖公交、铁路及空港枢纽。所在园区已集聚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企业126家,其中规上企业占比超40%。通过“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策略,学校重点布局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检测等专业,与园区企业需求匹配度达85%以上。

核心指标达州高新职校绵阳某职校德阳某职校
园区企业关联度92%专业直接服务园区产业75%专业覆盖区域制造业80%专业对接石化产业链
校企协同距离平均半径5公里内含32家合作企业平均半径15公里含28家合作单位平均半径8公里含18家关联工厂
交通通勤效率学生实习通学时间≤20分钟学生实习通学时间40-60分钟学生实习通学时间30-45分钟

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学校建立“产业需求-专业改革”双螺旋模型,每学期组织企业专家、行业协会参与专业建设委员会。近三年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跨境电商等6个前沿专业,淘汰传统印刷技术等2个滞后专业。目前形成智能制造、数字商贸、智慧建筑3大专业集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

三、师资队伍结构性特征

现有专任教师186人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8%,包含企业技术骨干转岗教师32人。实施“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站”双核驱动,引进比亚迪、华为等企业工程师24人担任产业教授。教师团队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17人次。

师资类型达州高新职校行业平均水平国家级双高院校
高级职称占比34%28%45%
企业兼职教师比例22%15%18%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56%42%68%

四、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校内建成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8大实训中心,设备总值1.2亿元,其中企业捐赠设备占比35%。与京东方共建的“光电显示实训基地”实现生产线真岗实训,年承接学生实训超8000人次。校外设立36个“厂中校”教学点,推行“一周理论+一周实践”交替教学模式。

五、就业质量多维分析

2023届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对口就业率84%,起薪均值4200元/月。就业企业类型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63%,国有企业占比12%,中小微企业占比25%。跟踪调查显示,三年内晋升管理层毕业生比例达19%,显著高于区域高职平均水平。

就业指标达州高新职校全省中职均值全国优质职校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7.3%92.6%98.1%
专业对口率84%75%88%
雇主满意度91.5分83.2分94.7分

六、社会培训服务效能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覆盖新型学徒制、退伍军人再就业等12类项目。与园区管委会共建“产教融合培训中心”,为23家企业定制设备操作、工艺改进等专项培训。近三年累计完成“1+X”证书试点8个,考证通过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七、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率先推行“企业命题-学校揭榜-联合攻关”技术服务体系,与达州钢铁集团合作开发的“连铸工艺优化”项目年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共建“秦巴智造”产业学院,实现招生招工同步、课程岗位衔接、师资员工互通的新型育人模式。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省外优质生源吸引力不足等瓶颈。计划未来三年投入8000万元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与重庆、成都职业院校建立跨区域人才培养联盟。探索“学历证书+技能等级+创新创业”三元评价体系,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作为区域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四川省达州市高新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深度融入产业链、创新育人模式,初步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其“立足园区、服务产业”的办学定位,以及在专业动态调整、校企资源整合方面的实践,为同类职业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学校需在智能化教学、跨区域协同等领域持续突破,方能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