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遂宁市师范学校在哪儿(遂宁师范位置)

遂宁市师范学校作为川中地区基础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地理位置的选择深刻反映了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逻辑与城市发展脉络。从历史沿革来看,该校历经多次迁址与扩建,最终形成以船山区老校区为核心、安居区新校区为拓展的办学格局。这种空间布局既延续了百年师范教育的文脉传承,又契合了遂宁市“东进南扩”的城市发展战略。老校区依托主城区核心区位,形成了成熟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新校区则通过产教融合园区建设,强化了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的联动效应。两大校区通过涪江一水相连,构建起“双核驱动”的办学模式,既缓解了主城区用地紧张的矛盾,又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新区的辐射。这种空间布局策略不仅优化了全市教师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更通过“老带新、城促乡”的机制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遂	宁市师范学校在哪儿

一、地理区位与行政归属

遂宁市师范学校现形成“一校两区”格局,老校区位于船山区中心城区,新校区坐落于安居区产教融合园区。具体坐标为:老校区北纬30°31',东经105°38';新校区北纬30°25',东经105°42'。两校区直线距离约18公里,通过G93成渝环线高速、S205省道及涪江航运形成立体交通网络。

校区属性所属行政区具体地址海拔高度建成时间
主校区船山区城北老街126号278米1956年
新校区安居区凤凰大道南延段89号285米2020年

二、交通网络与通勤条件

老校区周边形成“三纵四横”路网,3公里范围内覆盖遂宁站(普速铁路)、城北客运站(长途客运),公交线路达12条。新校区依托“三横三纵”快速路系统,5分钟车程可达安居收费站(G93),规划中的轨道交通2号线将在校区东侧设站。

交通类型老校区配套新校区配套
铁路站点遂宁站(3.2km)遂宁南站(规划中)
高速公路G93遂西枢纽(5.8km)G93安居互通(1.2km)
公交线路12条常规线路8条定制公交
水运码头仁里港(2.5km)琼江码头(4.1km)

三、校区功能与空间布局

老校区占地12.8公顷,保留传统四合院建筑风格,重点承担中职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及文化传承功能。新校区规划面积38.6公顷,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建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新型教学空间。

功能分区老校区配置新校区配置
教学空间3栋传统教学楼6栋智慧教学楼
实训场所基础文理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运动设施200米环形跑道400米标准田径场
生活配套6栋宿舍楼(4人间)12栋公寓楼(2人间)

四、历史沿革与空间变迁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遂宁官立师范学堂,历经七次重大迁址。1952年定址现老校区,2018年启动新校区建设,形成“历史文脉传承区”与“产教融合示范区”双轮驱动格局。

五、生源结构与服务半径

招生范围覆盖遂宁市三县两区,其中62%生源来自农村地区。老校区主要服务船山、安居、射洪三区县,新校区侧重覆盖大英、蓬溪及周边市州。近三年累计培养乡村教师1200余人,占毕业生总数58%。

六、区域教育网络节点作用

作为川中教育联盟核心成员,学校构建三级辐射体系:第一层级直接服务遂宁全域108所中小学;第二层级通过“校地合作”覆盖成渝城市群12个区县;第三层级借助“云上师范”平台实现西部民族地区远程教研支持。

七、产教融合空间特征

新校区与安居经开区形成“校园一体”布局,3公里半径内集聚电子信息、锂电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共建“厂中校”实践基地9个,开发“订单式”培养项目17个,实现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89%。

八、生态环境与建筑特色

老校区保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文庙建筑群,绿化覆盖率达67%。新校区采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建有雨水花园、生态廊道等绿色基础设施,获评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遂宁市师范学校的空间布局演变史,本质上是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缩影。从单一校区到跨江发展的办学格局,既体现了城市扩张对教育空间的需求,也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转型的自觉。老校区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新校区则肩负着产教融合的创新,这种“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关系,构成了遂宁师范教育独特的空间叙事逻辑。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学校正从区域性师范院校向成渝地区教育人才高地转型,其空间战略的调整必将深刻影响川中北翼的教育生态格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33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47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