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孝泉师范学校德阳(德阳孝泉师范)

孝泉师范学校德阳校区(以下简称“孝师德阳”)作为具有百年师范教育传统的职业学校,始终以培养基层教育人才为核心使命。学校依托孝泉师范品牌优势,结合德阳地方产业需求,形成了“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双轮驱动的办学特色。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师资建设,学校在区域职业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职业教育竞争格局变化和生源结构调整,其发展也面临师资结构老化、设施更新滞后等挑战。本文将从历史沿革、专业结构、师资力量、教学成果、硬件设施、学生管理、社会影响及未来挑战八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通过数据对比揭示其办学特点与瓶颈。

孝	泉师范学校德阳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孝泉师范学校起源于1915年,2012年迁址德阳后开启职业教育转型,现为公办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以“服务基础教育、对接产业需求”为双主线,保留师范教育特色的同时增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等职教专业,形成“师范+职技”并行的办学模式。

时间阶段关键事件办学重心
1915-2012年师范教育为主,培养中小学师资基础教育文理学科
2013-2018年增设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等6个职教专业职普融合探索
2019年至今建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两大实训中心产教深度融合

二、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14个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占比43%,职教类专业聚焦区域支柱产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式,实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制度。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技能证书
师范教育类学前教育、语文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实践教师资格证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搭建、编程基础、信息安全华为HCIA认证
加工制造类数控技术应用CAD建模、机床操作、质量检测数控车工中级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截至2023年,学校共有教职工18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45%。近三年累计投入800万元用于教学资源建设,但师生比仍高于国家标准。

指标类型2021年2022年2023年
师生比1:181:171:16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8%30%31%
企业兼职教师人数121518

四、教学成果与学生发展

近三年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65%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数据显示,学生对口就业率达82%,但升学质量存在波动。

年度升学率本科录取率技能竞赛获奖
202167%12%省级4项
202268%15%省级6项、国家级1项
202366%13%省级5项、国家级2项

五、硬件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建有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实训基地,涵盖教育实训、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三大板块。对比区域同类院校,其设备先进度处于中上游水平,但工位数量不足制约规模化实训。

设施类型数量设备价值(万元)区域排名
教育实训室28间320第2名
数控实训中心2个580第3名
云计算机房1个150第1名

六、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

学校实行“半军事化+导师制”管理模式,建立三级心理健康干预机制。2023年调查显示,学生满意度达83%,但课外活动丰富度低于职业院校平均水平。

  • 日常管理:采用班级量化考核制度,违纪率控制在2%以下
  • 资助体系:国家奖学金覆盖率15%,校内勤工俭学岗位120个
  • 升学服务:设立专升本辅导班,年均培训学生200余人

七、社会影响与区域贡献

作为德阳市重点中职院校,年均输送技术人才1200人,支撑本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校友创办教育机构达47家,形成“人才培养-就业反哺”的良性循环。

八、发展挑战与未来方向

当前面临三大矛盾:传统师范萎缩与职教扩张的结构性失衡、师资队伍年龄断层(45岁以上教师占58%)、实训设备更新速度滞后于产业技术迭代。建议通过以下路径突破:

  1. 构建“师范+职教”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 实施青年教师企业实践三年全覆盖计划
  3. 联合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

孝泉师范学校德阳校区在坚守师范教育底色的同时,成功实现向职业教育的战略转型,其“双核驱动”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有益借鉴。然而,师资结构老化、设施升级压力等问题仍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政策支持等途径破解。未来需在保持基础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加速新兴职教专业群建设,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030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