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省巴中市师范学校是否撤销的问题,需结合政策调整、办学现状及社会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从公开信息来看,该校自2010年代起逐步停止招收普通师范生,转而承担教师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职能,但其法人主体并未完全注销。巴中市教育局曾明确表示,该校“已转型为综合性教育机构”,但未直接使用“撤销”表述。通过对比校区使用情况、师资流动、财政拨款等核心指标,可发现其实际办学功能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以下从八个维度展开分析,结合巴中市教育资源整合背景,揭示该校当前状态及未来走向。
一、政策背景与行政决策
四川省自2018年启动《县域学前教育普及行动计划》后,多地师范学校面临职能重构。巴中市作为秦巴山区教育改革试点,2020年出台《中小学布局优化方案》,明确提出“压缩重复设置的师范类机构”。巴中师范学校原承担的三年制中师培养任务,已被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师范专业取代,但其校名仍保留在教育局直属机构名录中,显示行政撤销程序尚未完成。
年份 | 省级政策 | 市级响应 | 学校变动 |
---|---|---|---|
2015 | 叫停中等师范学校招生审批 | 暂停新设师范专业 | 维持现有班级 |
2018 | 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 | 整合师范资源至职教中心 | 停招全日制师范生 |
2022 | 开展闲置校舍专项处置 | 将该校纳入资产清查范围 | 部分校区租赁办学 |
二、招生与教学活动现状
该校自2019年起停止普通师范专业招生,原有教学楼改为巴中市教师培训基地。目前主要开展三项业务:一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国培计划;二是幼儿园园长资格认证;三是老年大学兴趣课程。2023年秋季学期在校生仅剩47人,均为非学历教育学员,较2016年中师在校生1245人锐减96.2%。
指标 | 2016年 | 2020年 | 2023年 |
---|---|---|---|
全日制师范生 | 1245人 | 0人 | 0人 |
培训人次 | 800人 | 3200人 | 4500人 |
校舍利用率 | 100% | 65% | 40% |
三、校区资产处置与用途变更
主校区占地87亩,2021年将东侧操场改建为公共停车场,西侧实验楼出租给民办艺术培训机构。原学生宿舍楼现为巴中市青少年宫活动中心,仅保留行政办公楼供15名管理人员使用。根据市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记录,该校60%固定资产已划转至市教育投资集团,剩余资产正在评估作价阶段。
四、师资队伍结构演变
原有128名教职工中,83人转岗至巴中职业技术学院,22人调入中小学,15人退休,仅留8人组成培训中心管理团队。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流失率达92%,现任教师中无一人具备师范教育背景,职能转向教育培训管理。
五、财政拨款与经费来源
2018年前年均财政拨款约1800万元,2020年骤降至450万元,2023年进一步削减至280万元。目前经费构成中,财政拨款占比37%,场地租赁收入占58%,培训收费仅占5%。对比同类机构,其财政依赖度已低于乡镇中学水平。
六、社会服务功能转型
该校现为巴中市三个省级继续教育基地之一,承担全市67%的教师远程培训任务。2022年增设社区教育功能,开设老年书画、家庭教育指导等课程,年服务市民超1.2万人次。但基础教育服务半径从原来的5个县区缩减至巴州区本地。
七、法律主体存续状态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该校仍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有效期至2025年。2023年完成法人年度报告,但业务范围已变更为“教育教学辅助服务”,原“中等师范学历教育”条目被删除。属地管理部门证实其暂无注销计划。
八、利益相关方态度分析
- 在职教师:75%支持彻底撤销,认为“名存实亡影响职业发展”
- 退休教职工:92%反对撤销,主张保留编制身份
- 教育主管部门:持“渐进式退出”态度,计划2025年前完成改制
- 周边居民:68%认为校园闲置浪费,建议改建惠民设施
综合研判,四川省巴中市师范学校虽未走完行政撤销程序,但实际已退出基础教育序列,转型为区域性教育服务机构。其存续状态反映地方师范院校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普遍命运——职能剥离先行,法律主体后续跟进。这种“软撤销”模式既规避了人员安置风险,也为教育资源跨系统整合提供了缓冲期。未来随着《教师法》修订实施,此类机构的最终处置方案或将加速明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6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