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作为一所立足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其校训不仅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载体,更是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校训作为精神图腾,深刻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通过深入解析校训内涵,可以窥见学校对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的培养思路,以及对社会责任和终身学习精神的倡导。以下从校训内容、历史溯源、多维解读、实践应用及文化影响等方面展开系统探讨,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与职业教育改革背景,揭示校训如何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引擎。
---
一、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校训的文本表述与核心内涵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的校训为“德能兼修 知行合一”。这八字校训以简洁的语言凝练了学校对师生在品德修养、专业能力、实践行动上的全面要求。- 德能兼修:强调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同步提升。“德”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感,“能”则突出高职教育中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 知行合一:源自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师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力,契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色。
该校训的提出,既呼应了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明确了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 ---
二、校训的历史溯源与制定背景
校训的形成与学校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创建于1999年,正值中国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期。校训的制定基于以下背景:- 职业教育政策导向:2000年代初,国家强调职业教育需注重“就业导向”与“综合素养”,校训中的“德能兼修”直接回应这一要求。
- 学校办学特色:作为财贸类高职院校,学校早期以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为主,校训中的“知行合一”凸显了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重视。
- 传统文化继承:“知行合一”借鉴了王阳明心学的哲学思想,体现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弘扬。
校训的最终确立经历了师生讨论、专家论证等环节,体现了集体智慧的结晶。 ---
三、校训的多维解读:教育理念与时代价值
从教育哲学、职业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三个维度,可深入解读校训的当代意义。- 教育理念维度
- “德能兼修”打破“重技轻德”的片面性,指向“全人教育”目标。
- “知行合一”批判了应试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
- 职业教育维度
- “能”对应高职教育中的“1+X”证书制度,强调复合型技能。
- “行”体现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式。
- 时代价值维度
- 在产业升级背景下,“德能兼修”契合企业对员工职业忠诚度与创新能力的要求。
- “知行合一”回应了数字化转型中技术快速迭代对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四、校训的实践路径:融入教育教学全环节
学校通过课程体系、校园活动、评价机制等将校训精神落到实处:- 课程建设
- 开设《职业伦理》《创新创业基础》等必修课,强化“德”与“能”的课程支撑。
- 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如会计专业“真账实操”项目,体现“知行合一”。
- 校园文化
- 举办“圣翰工匠”技能大赛、“道德讲堂”等活动,营造实践与品德并重的氛围。
-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将企业文化与校训精神融合。
- 评价改革
- 实施“品德学分制”,将志愿服务、诚信记录纳入考核。
- 实训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实践中的综合表现。
五、校训的文化影响与社会认同
校训的精神辐射已超越校园范围,形成广泛社会影响:- 学生发展: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高位,用人单位评价其“上手快、作风实”,印证校训的培养成效。
- 社会服务:师生参与乡村振兴、社区财税咨询等公益活动,践行“德能兼修”的社会担当。
- 品牌塑造:校训成为学校招生宣传与校企合作的核心标识,增强办学辨识度。
在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定位日益清晰的今天,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校训的持续实践,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文化建设范式。 ---
六、校训的未来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同频共振
面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校训的内涵需进一步深化:- 数字化转型:将“能”的外延扩展至数字素养,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基础等能力。
- 国际化拓展:在“德”中融入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人才。
- 终身学习教育:通过“知行合一”理念推动职后培训体系建设,服务技能型社会。
校训的活力在于其动态适配性,未来需在守正创新中持续焕发生命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0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