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青海高职校史简介)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综合评述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青海省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立以来,始终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青海乃至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学院秉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密对接青海省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符合地方实际的专业体系。其发展历程虽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同类院校起步稍晚,但充分体现了后发优势,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改革中持续创新。学院不仅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同时也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致力于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回顾其校史,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适应青海省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新期望、新要求的奋斗史。它承载着推动青海省职业教育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服务“一优两高”战略的重要使命,展现了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的独特价值与蓬勃活力。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青海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于青海省海东市,该市是青海省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也是兰西城市群的重要节点,这一地理位置为学院对接区域产业、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厚条件。学院作为青海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致力于为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学院的办学定位清晰明确,即立足海东,面向青海,辐射西部。其专业设置紧紧围绕青海省“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等重大战略部署,以及海东市的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产业、先进制造业相关专业为重点,多专业类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主要专业大类涵盖:
  • 农林牧渔大类: 如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等,直接服务于青海省生态农牧业发展战略。
  • 财经商贸大类: 如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等,为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 电子信息大类: 如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助力青海省数字经济培育。
  • 装备制造大类: 如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对接青海工业转型升级需求。
  • 旅游大类: 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支撑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 教育与体育大类: 如学前教育、民族传统体育等,为基层教育和文化事业补充力量。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学院持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广阔,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学生宿舍、行政办公用房等建筑面积能够满足日常教学与生活需求。学院建有各类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覆盖了大多数专业领域,配备了与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相接轨的仪器设备,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硬件保障。
于此同时呢,图书馆藏书量逐年增加,数字化资源日益丰富,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发展的核心。学院通过“内培外引”等多种方式,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许多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能够将最新的行业技术、工艺和标准引入课堂,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院还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推动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学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等项目。通过将课堂搬到车间,将项目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锤炼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除了这些以外呢,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在各类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学院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生发展与就业工作始终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业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就业竞争力。学院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技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态度,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为青海省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史概述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与发展,是青海省委、省政府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作出的重要决策。其历史虽不及百年老校那般悠久,但每一步都踏准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节拍,见证了青海高等职业教育从探索起步到规范发展的历程。学院的筹建工作始于国家“十二五”规划时期。彼时,青海省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偏少、布局不尽合理的矛盾逐渐凸显。特别是在东部农业区,缺乏一所直接为当地产业服务的高职院校。为此,在青海省人民政府的统筹规划和教育部的支持下,决定在海东市筹建一所新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过紧张的筹备,2014年3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同年,学院在国家教育部成功备案,取得了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并于当年秋季迎来了首批新生。学院的成立,填补了海东市没有高等职业院校的空白,完善了青海省的高职教育网络,开启了服务区域发展的新篇章。建校初期,学院面临着诸多挑战:校园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需快速组建和培训,专业体系需重新构建并契合地方需求,管理规章制度需逐步建立健全。在“边建设、边办学”的艰难条件下,全院师生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这一时期,学院明确了“打基础、建制度、抓规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稳定办学秩序、保障基本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进入“十三五”时期,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系列政策法规密集出台,为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学院进入了以“强化内涵、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新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集中在:
  • 专业建设优化: 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停撤了一批需求饱和的专业,新增和重点建设了一批与青海省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专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断增强。
  • 师资能力提升: 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通过企业实践、国内外培训、技能大赛锤炼等多种途径,大幅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 基础设施扩建: 持续投入资金,扩建校舍,更新升级实验实训设备,校园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与此同时,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依托自身专业和人才优势,积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承担“雨露计划”、退役士兵培训、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等各类培训项目,年培训量稳步增长,成为区域技术技能传承与推广的重要基地。学院还鼓励师生参与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为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开启,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紧抓历史机遇,对标《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规划。学院的发展重心进一步转向“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致力于在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上下功夫。具体举措包括: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争取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强化“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全面提升课堂质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探索与国内外优质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弘扬工匠精神,厚植校园文化,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回顾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历程,它从一纸批文起步,在青海高原上扎根生长,历经了从筹建开创到规模发展,再到内涵建设的历史跨越。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其发展速度、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都使其成为青海职业教育领域一颗迅速崛起的新星。它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史、奋斗史,更是一部与青海省共成长、与时代同奋进的服务史。面向未来,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守职业教育初心,牢记服务发展使命,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贡献更大的职教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947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15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