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内蒙古交通职院思政如何)

关于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综合评述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立足内蒙古、面向交通运输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总体而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秉承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地区发展的战略需求以及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色和一定的实效性。学院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力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课程思政、日常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协同发力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在具体实践中,学院注重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精神培育相融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于此同时呢,面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学院积极探索符合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的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当然,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精度、应对网络时代带来的新挑战等,仍是学院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下面呢将从多个维度对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一、 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建设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摆在学院事业发展全局中的突出位置,从顶层设计入手,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健全的领导责任制是首要特征。学院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确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学院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研判师生思想动态,部署重要任务,解决突出问题。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或院长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院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正确、资源充足、落实有力。

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是基础支撑。学院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生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网络舆情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各层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工作标准和考核要求,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了规范化、常态化运行。
例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纳入各部门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体系,形成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是关键环节。学院着力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课教学部)与学生工作处、团委、各系部党总支、辅导员、班主任等之间的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开展主题活动、共享信息资源等方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养成的有效衔接,形成了育人合力。


二、 主渠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突出特色。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设必修课程、确保理论知识系统传授的基础上,学院思政课教学注重与国情区情、校情学情相结合。特别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重点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讲清楚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历史与现实,引导学生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于此同时呢,结合交通行业特色,挖掘“两路”精神、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精神等丰富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和交通强国使命感。

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增强互动。针对职业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学院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利用智慧教室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主题演讲、情景模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强化。学院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着力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如红色教育基地、现代化交通企业、新农村牧区等),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考察、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印证理论、了解社会、锻炼能力、提升境界,使思政课教学更加鲜活、更有温度。

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学院按照国家要求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通过常态化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竞赛、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落实各项政策保障,激发教师投身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三全育人”格局下的协同育人实践

学院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深度推进。学院要求所有课程都承担起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特别是专业课程,结合其内容特点,将价值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例如:

  • 在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中,强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服务国家的责任担当。
  • 在管理服务类专业课程中,注重培育职业道德、诚信意识、服务理念和协作精神。
  • 通过教学设计、课堂互动、考核评价等环节,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同频共振。
学院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教学案例评选、教师培训等活动,提升广大专业课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细致入微。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深入课堂、宿舍、学生活动,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困难帮扶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实际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党团组织生活、学生社团活动、评优表彰等,都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润物无声。学院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建设具有交通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

  • 举办科技文化节、职业技能大赛、人文素养讲座等,营造崇尚技能、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 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
  • 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弘扬学院优良传统,激发学生的爱校荣校情怀。
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巩固壮大。面对互联网时代,学院主动适应,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平台(如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理论宣传、政策解读、典型宣传、互动交流,传播主流价值观,澄清模糊认识,批驳错误言论,守护网络精神家园,使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


四、 聚焦特色:职业教育与地区发展需求的融入

作为一所职业院校,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地区发展的战略需求,形成了自身的亮点。

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培育被放在突出位置。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指导、实习实训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成才观。通过邀请劳模、工匠、优秀校友进校园作报告,在实训教学中强调规范操作、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为其未来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服务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是重要导向。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内蒙古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特别是围绕“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激发学生扎根北疆、建设家乡的热情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区域发展和国家需要,在投身自治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物流发展、乡村振兴等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始终。这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最具地区特色的部分。学院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各民族师生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谐氛围,引导各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五、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在未来发展中持续改进和加强。

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和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更精准地把握“0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进一步创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学生获得感,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持续破解的课题。

“课程思政”建设需向纵深发展。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运用尚处于浅层,如何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自然融合、深度渗透,避免“硬融入”“贴标签”,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和更精细化的指导。

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日益复杂。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交织碰撞,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辨别能力,巩固壮大网上主流思想阵地,任务艰巨。

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不仅关注过程性指标,更能有效评估育人的实际效果,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望未来,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继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综合改革。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更多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二是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提质增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三是不断拓展实践育人途径,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育德能力和水平。五是强化技术赋能,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学院必将能够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自治区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534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67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