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大连海事大学建校时间是哪一年?(大连海事大学建校时间)

关于大连海事大学建校时间的综合评述大连海事大学的建校时间,是一个关乎中国高等航海教育起源与发展的核心历史坐标。普遍公认的官方建校年份是1909年。对这一时间的深入理解,绝不能简单地视为一个孤立的时间点,而应将其置于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民族航运业奋起图强的宏大背景中加以审视。将建校时间定为1909年,是基于其办学前身——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的创立。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航海教育迈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第一步,从此,系统化、科学化的航海人才培养体系开始在中国扎根。纵观其百余年发展历程,学校历经了多次迁徙、分合与更名,从上海到吴淞,再到抗战内迁,最终于新中国成立后在大连落定并蓬勃发展。这一历程本身就是中国航海教育艰难曲折、薪火相传的缩影。
因此,1909年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起点,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初心与梦想。理解这一建校时间,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大连海事大学作为中国航海教育“国家队”和“领军者”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与时代使命,认识到其发展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紧密相连。这段跨越世纪的办学历程,彰显了海大人代代相传的坚守与担当,也为学校在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世纪航程的灯塔:大连海事大学的建校渊源与历史沿革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现代教育史,特别是高等航海教育史上,大连海事大学犹如一座巍然屹立的灯塔,照亮了一代又一代航运英才的成长之路。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是理解这所高等学府今日之地位与明日之愿景的关键。追溯其源头,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二十世纪初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从民族危亡与实业救国的浪潮中,探寻其诞生的最初印记。


一、 时代背景:民族危亡与航运救国的呼唤

十九世纪中叶以降,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一次次丧权辱国的条约中,沿海与内河的航行权(航权)相继丧失,外国的轮船公司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水上运输。
这不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流失,更严重威胁到国家的主权与国防安全。“航权即主权”的意识,在当时一批有识之士心中逐渐觉醒。

与此同时,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的洋务运动兴起,旨在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本土人才成为当务之急。航运作为国际贸易与军事投送的命脉,其人才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旧式的船工、水手依靠经验传承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蒸汽轮船时代对导航、轮机、管理等专业知识的需求。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高等航海教育机构,培养能够驾驭现代船舶、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了挽救民族危局、实现实业救国的迫切要求。正是在这种“航运救国”的宏大历史叙事下,中国近代高等航海教育的种子开始孕育。


二、 肇始之初:1909年——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的创立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正式开端,被定格在清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这一年的晚清,虽已日薄西山,但在教育近代化的道路上仍迈出了关键一步。时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其前身为盛宣怀于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监督(校长)的唐文治先生,是一位极具远见的教育家。他深刻认识到航海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力主在学堂内增设航海相关科系。

在唐文治的积极筹划下,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正式设立了“船政科”(或称“航政科”)。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高等航海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的诞生。船政科的设立,并非偶然,它是洋务运动以来“实业救国”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应对当时航权丧失、航运业受制于人的现实困境的直接回应。尽管初创时期规模有限,师资、设备均处于摸索阶段,但它开创了中国航海教育由传统经验传授向现代科学教育转变的先河,为其后百余年航海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因此,1909年作为大连海事大学的建校元年,其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船政科早期的办学充满了艰辛与探索。课程设置借鉴了西方航海教育的模式,涵盖了驾驶、轮机、航海天文、航海测量、船艺、航运管理等现代航海必备的知识领域。唐文治先生亲自为科制订立了“注重道德,端正品行,致品励学,精益求精”的严格要求,这种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传统,至今仍在大连海事大学的校风学风中得到体现。


三、 薪火相传:民国时期的演变与坚守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中华民国成立。学校的隶属关系和名称也随之发生了变更,但其作为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核心基地的角色始终未变。

  • 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时期(1912-1939):1912年,船政科从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独立出来,成立了“吴淞商船学校”。此后校名几经变更,如“交通部吴淞商船专门学校”等,但“吴淞商船”成为了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标识,学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航海家的摇篮”。这一时期,学校逐步完善了学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航海人才,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抗战流离与复校努力(1937-1949):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彻底打断。为躲避战火,保存中国航海教育的血脉,学校开始了艰难的西迁历程,先后迁至武汉、重庆等地办学,条件极其艰苦。抗战胜利后,学校积极筹备复员回沪。紧接着的内战又使得恢复与发展步履维艰。尽管环境动荡,但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和学子们坚守着航海报国的理想,使办学薪火得以在烽火岁月中延续。

这一时期,学校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其在战火中的迁徙与坚守,不仅是一段办学的历史,更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四、 定鼎大连:新中国成立后的整合与新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对于发展自己的航运事业、打破外部封锁、恢复国民经济有着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为高等航海教育的整合与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对全国航海类院校进行战略性调整与合并。这一重大决策的背景是,为了改变过去航海教育资源分散、规模偏小、难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的局面。根据决定,由上海航务学院(其前身即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东北航海学院(源于1927年创办的东北商船学校)和福建航海专科学校(源于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三校合并,组建一所规模更大、学科更全、实力更强的国家级航海高等学府。

关于校址的选择,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定在了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连。大连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和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其地理位置优越,适合进行航海教学与实习。这次合并可视为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力量的一次伟大集结,它汇聚了来自中国南方、北方和东南沿海三大航海教育源流的精华。

1953年,三校正式合并,成立了“大连海运学院”。 这一事件,是大连海事大学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学校从此进入了一个集中统
一、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大连海运学院”的成立,不仅是学校地理位置的最终落定,更是其作为中国航海教育最高学府地位的确立。学校承担起了为新中国航运事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大使命。


五、 迈向辉煌:改革开放以来的跨越式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也为大连海运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外贸易迅猛增长,航运业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和支撑,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这对航海教育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学校紧抓历史机遇,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跨越式发展。

  • 学科拓展与层次提升:学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航海、轮机专业,逐步向航运经济、航运管理、海事法律、海洋工程、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等关联领域拓展,形成了以航运为特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办学格局。办学层次也不断提升,成为国家首批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并设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更名与定位升华:1994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大连海运学院”正式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这次更名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反映了学校内涵的深刻变化和定位的全面提升。从“学院”到“大学”,标志着其已发展成为一所以航运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海事大学;从“海运”到“海事”,则体现了其业务范畴从传统的海上运输,扩展到了涵盖海上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律与政策、航运经济与管理等更广阔的“大海事”领域,与国际海事教育的发展趋势相接轨。
  • 跻身国家战略重点:学校相继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表明学校的发展已经深度融入国家教育科技和航运发展的战略布局,肩负起建设海事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引领中国乃至世界海事教育发展的历史重任。


六、 历史回响:建校时间的确认与精神传承

纵观大连海事大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历史主线清晰可见:它发轫于1909年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船政科,历经吴淞商船时期的成长与抗战时期的流离,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通过三校合并定鼎大连,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今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

因此,将建校时间追溯至1909年,是对历史源流的尊重,是对办学文脉的承续。这并非割裂1953年合并建校的重要意义,而是以一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的诞生与成长。1909年是“根”,是“源”,它代表了这所学校与生俱来的使命——通过高等航海教育振兴民族航运;1953年是“干”,是“流”,它代表了在新历史条件下,学校力量的汇聚与升华,开启了为新中国航运事业服务的新篇章。两者共同构成了学校完整的历史叙事。

这种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大连海事大学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传统。“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校训,深刻体现了海大人兼容并蓄的学术追求和造福四海的远大抱负。而“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海大精神,则是对一代代海大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克服艰难险阻、勇攀事业高峰的真实写照。从清末民初的救亡图存,到抗战时期的弦歌不辍,从建国初期的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后的开拓创新,这种精神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今日的大连海事大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中国航海教育的领军者,它将继续承载着百年积淀的荣光与梦想,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开展一流合作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磅礴的海事力量。它的故事,是一部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奋进的壮丽史诗,而1909年,正是这部史诗辉煌的开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679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79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