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西交城院思政教育)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体系。学院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将其视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命线。在实践中,学院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要求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努力探索一条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又符合实际校情的育人路径。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注重传承与弘扬西安交通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与“西迁精神”,将其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育人全过程;二是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力图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是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提升育人实效;四是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总体而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较为系统,在价值引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当然,作为一所年轻的应用型独立学院,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创新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与完善。


一、 指导思想与顶层设计:筑牢育人根基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立足于清晰而坚定的指导思想与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并将其内化到学院治理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在顶层设计上,学院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学院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进行谋划和部署。这具体体现在:

  • 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全院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 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明确写入学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以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其成为学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孤立存在的环节。
  • 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为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开展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这种强有力的顶层设计,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和系统性推进,为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形成了育人合力。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提升教学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核心阵地。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

在课程教学方面,学院着力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

  •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设所有必修课程,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于此同时呢,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中央的最新精神以及社会热点、现实问题及时融入教学,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 教学方法多元创新:积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模式,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情景模拟、课堂辩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 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认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学院大力加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提升社会责任感。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通过引进、培养、研修等多种途径,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和培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


三、 “课程思政”建设与协同育人: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必须将育人要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因此,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探索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有效路径。

学院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人文素养等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
例如,在工科类专业课程中强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渗透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市场伦理;在艺术类专业课程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为了保障“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学院采取了多项措施:

  • 加强教师培训: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将价值引领融入知识传授的方法和技巧。
  • 建设示范课程:遴选和培育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全院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 健全评价机制: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纳入教学评价和教师考核体系,引导教师自觉承担起育人职责。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学院初步形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协同育人效应,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连成了无处不在的“面”。


四、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润物细无声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补充,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特点。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

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是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院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通过严格选聘、系统培训、考核激励等方式,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辅导员和班主任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学生活动,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困难帮扶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成长助力工作。

学生党团组织是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学院加强了对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指导,支持它们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的思想品格。

此外,学院还注重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和传统节日,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国庆节、建党纪念日等,组织开展具有仪式感的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五、 校园文化与精神传承:营造优良育人生态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土壤。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育人氛围。

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学院注重传承和弘扬母体学校西安交通大学的优良传统和“西迁精神”。“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学院通过组织新生入学教育、邀请西迁老教授或后代作报告、建设相关文化景观、开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方式,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深深植入校园文化,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学院还大力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倡导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营造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学术讲座、科技竞赛、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于此同时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

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如同空气一样滋养着学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和优良传统的洗礼,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 工作成效与未来展望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向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积极的精神面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院的校园氛围和谐稳定,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然,也应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提升空间。
例如,如何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更深入地推进“课程思政”,实现所有课程育人的全覆盖和高质量;如何更精准地把握“0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政工作队伍的专职化、专业化建设等,都是未来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展望未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内容供给,改进方式方法,努力构建更加完善、更具活力、更富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6966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03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