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山西老区职院思政教育)

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革命老区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学院充分依托山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革命传统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结合,构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持续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努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实践育人方面,学院积极组织学生深入老区、深入基层,在实践锻炼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于此同时呢,学院也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思政教育中,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当然,面对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其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的创新性、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及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等方面,仍有持续深化和提升的空间。总体而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正确、特色明显、成效扎实,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政治支撑。

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三晋大地,这片土地孕育了宝贵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为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丰厚滋养。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为学院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探索与职业院校特色相契合、与学生成长需求相对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 筑牢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院将其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强建设力度。

  • 课程体系标准化:学院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全面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确保学时、学分足额到位,教学内容系统完整。课程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同。
  • 教学方式多样化:为改变传统思政课“满堂灌”的刻板印象,学院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广泛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小组讨论、主题辩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
    例如,在讲授“中国革命史”相关内容时,教师会组织学生分组搜集整理山西本地的革命英雄事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使理论学习变得生动具体。
  • 考核评价综合化:打破“一考定乾坤”的单一评价模式,构建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体系。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报告、社会调研、日常行为规范等都纳入考核范围,更加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掌握程度。


二、 挖掘红资源:红色基因的传承与融入

依托山西革命老区的独特优势,将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品牌和重要内容,是学院最显著的亮点。

  • 开发地方特色教材与读本:学院组织师资力量,深入挖掘本地红色历史,编写了融入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刘胡兰精神、右玉精神等内容的校本辅助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南,让思想政治教育带有浓郁的“山西味道”和“老区情怀”。
  •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与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文水刘胡兰纪念馆、右玉精神展览馆等多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其作为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缅怀先烈、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在现场教学中接受精神洗礼。
  • 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重走革命路、寻访老党员、老红军及其后代,聆听革命故事,记录口述历史。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式的教育,使红色基因从书本上的文字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心的信仰和行动的力量。


三、 推动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与日常思政的深度融合

学院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必须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例如,在机电类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讲解红色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强调“医者仁心”和“生命至上”的职业操守。
  • 强化日常教育管理服务中的思想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辅导员、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宿舍走访等方式,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引导和疏导。学生奖惩、资助评选、入党推优等工作都突出思想政治标准,树立鲜明导向。
  •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节”、“技能竞赛月”、“道德模范宣讲”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红色文化长廊、校史馆,传播主流价值,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四、 拓展新场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院主动顺应趋势,积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 建设网络平台:运营好学院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设立思政专栏,定期推送理论文章、政策解读、校园榜样、活动资讯等内容,打造正能量充沛的网络空间。
  • 创作网络文化产品:鼓励师生创作微视频、动漫、H5等新媒体产品,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理论、讲述红色故事、展现校园生活。
    例如,组织学生拍摄“我家乡的红色故事”系列微视频,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 加强网络互动与引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工作干部主动入驻学生活跃的网络社区,与学生在线交流,回应关切,澄清模糊认识,批驳错误言论,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五、 建强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培养与提升

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工作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学院多措并举,着力提升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 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严把政治关、师德关和业务关,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学术交流、赴外培训、赴红色基地研修等方式,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 打造专业化辅导员队伍:严格落实辅导员配备要求,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加强辅导员业务培训,提升其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工作的专业能力,使其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 形成育人合力:明确要求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育人职责,将“三全育人”要求落到实处。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四有”好老师。

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形成了依托红色底色、紧扣职业特色、顺应时代趋势的鲜明工作特色。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更是延伸至广阔的实践天地和虚拟的网络空间;不仅仅依靠专职队伍,更是动员了全校教职员工的力量;不仅仅传授理论知识,更是注重将其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实际行动。这一系统性的工程,为培养一批批既掌握精湛技术技能,又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展望未来,学院仍需在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和吸引力、深化理论研究与教学转化的结合、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继续努力,推动其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035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28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