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盐城幼师校训详解)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明德·健行”,这一校训深刻体现了学校作为一所培养幼儿教育人才的高等专科院校的办学理念与精神追求。“明德”源自儒家经典《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强调教育的根本在于彰明高尚的品德,使学生内在的光明德性得以发扬光大。这要求师生不仅追求个人的道德完善,更要将这种品德修养作为立身之本和从业之基。“健行”则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如天体运行般刚强劲健、永不停息,倡导的是一种勇于实践、奋发有为、不断进取的行动精神。二者结合,“明德”是内在的修养与价值导向,“健行”是外在的实践与能力展现,构成了“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完整教育目标。这一校训紧密契合了师范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本质要求,以及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崇高师德、扎实学识和卓越实践能力的职业特性,是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与时代使命的集中表达,指引着每一位盐城幼专人修身立业的方向。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为核心任务的高等学府,其立校之魂与育人之本,深刻凝结于“明德·健行”四字校训之中。这则校训并非简单的文字组合,而是学校办学历史、教育理念、价值追求与社会责任的精炼表达,是引领师生思想、规范师生行为、塑造学校文化的核心纲领。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学校的发展道路,也如一面旗帜,汇聚了全体师生的精神力量。

校训的文本内涵与历史渊源

“明德·健行”校训,由两个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的核心概念构成,二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明德”一词,最早可见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德”,意指人天生所具有的光明、美好的德性,而“明明德”则是指通过教育和修养,使这种内在的、先天的美好品性得以彰显、发扬光大。将其置于校训之首,体现了学校将“立德”置于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位置。对于一所师范院校而言,“德”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是幼儿教师,其言行举止、道德情操将对处于人生启蒙阶段的幼儿产生深远乃至终生的影响。
因此,“明德”对盐城幼专的师生提出了双重的要求:其一,是自身要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做到襟怀坦荡、言行一致、仁爱友善;其二,是要将这种“明德”融入未来的教育事业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染、引导和塑造幼儿,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最初环节和基础重任。

“健行”一语,则可溯源至《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字面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周而复始,永无止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进取,永不停歇。这里的“行”,强调的是行动、实践、奋斗。将其纳入校训,彰显了学校注重实践、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的精神风貌。“健行”要求师生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获取和德性的内省,更要将其转化为强大的行动力。具体而言,它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学业上的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知灼见,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二是事业上的勇于开拓,在幼儿教育的领域里积极探索,敢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卓越;三是人生上的积极进取,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对于未来的幼儿教师,“健行”意味着不仅要懂理论,更要会实践,要具备出色的保教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步履坚实地行走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

“明德”与“健行”二者辩证统一。“明德”是“健行”的导向和根基,确保一切行动都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之下,不至于迷失方向;“健行”是“明德”的体现和延伸,将内在的道德修养外化为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实际行动,避免德性流于空谈。它们共同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即要培养既有崇高师德,又有扎实学识和实践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校训与学校定位及师范教育特性的契合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与其特定的学校类型和层次定位高度契合。作为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其核心使命是为区域乃至更广阔范围内的学前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师范教育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师范教育的千古信条。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其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幼儿教师的模仿性更强,“身教”重于“言传”。
因此,“明德”所强调的品德修养,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不是一般性的道德要求,而是职业准入的必备条件和核心素养。校训将“明德”置于首位,牢牢抓住了师范教育的本质属性。

高等专科教育侧重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幼儿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懂得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理论知识,更需要熟练掌握弹、唱、跳、画、讲、做等多项专业技能,并能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灵活运用。“健行”恰恰强调了这种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创造的能力要求,与专科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完全一致。

学校地处盐城,这片土地兼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同时也面临着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明德·健行”的校训精神,鼓励师生既要从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中汲取道德力量,又要立足当下,以扎实的作为和出色的业绩服务地方,这体现了学校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全方位体现

校训绝非悬置于门楣之上的空洞口号,而是渗透在学校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的行动指南和价值标准。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必然将师德养成放在首位。通过开设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将“明德”的要求细化、实化,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
于此同时呢,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见习、实习环节,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通过技能竞赛、项目化学习等方式,着力锻造学生的“健行”之力,确保他们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对教师自身践行“明德·健行”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学术上的能手,更要成为道德上的楷模和行为上的表率。一支既有“明德”风范,又有“健行”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的最重要资源,他们的言传身教是对校训最生动、最有力的诠释。

在校园文化建设层面,“明德·健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学校的建筑景观、规章制度、学术活动、文艺表演、社团活动等,都潜移默化地传递着这一价值理念。
例如,通过评选“师德标兵”、“技能能手”,表彰在品德和实践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树立可学可做的榜样,营造见贤思齐、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

在校风、教风、学风的塑造上,校训起到了凝练和引领的作用。它促使形成严谨求实、爱岗敬业的教风,勤奋刻苦、知行合一的学风,以及 ultimately 形成崇德尚能、和谐进取的校风。

校训对师生个体的引领与塑造作用

对于每一位身处盐城幼专的师生而言,“明德·健行”的校训是他们共同的精神标识和行为准则。

对教师来说,校训是职业追求的座右铭。它提醒教师:

  • 要坚守教育初心,涵养高尚师德,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 要深耕教育教学,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
  • 要秉持自强不息的精神,投身教育改革与创新,追求职业发展的新高度。

对学生而言,校训是成长成才的指南针。它激励学生:

  • 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道德修养作为成长成才的基石,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负责;
  • 要珍惜时光,勤学苦练,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 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当一届届毕业生带着“明德·健行”的烙印走向四面八方,步入各个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时,他们不仅仅是一名求职者,更是盐城幼专校训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他们的品德与能力,直接关系到无数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形象。
因此,校训的最终价值,是通过培养出成千上万符合“明德·健行”标准的优秀毕业生,来服务于国家的基础教育事业,从而实现其最大的社会效益。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明德·健行”校训,底蕴深厚,意蕴丰富,定位精准。它既是中华优秀教育思想的现代传承,也是对师范教育本质和专科教育特色的深刻把握;它既是学校办学治校的理念遵循,也是全体师生立身行事的价值圭臬。这四字校训,如同基因密码,深深植入学校发展的血脉之中,塑造着学校的独特气质,也指引着一代代盐城幼专人在“立德”与“立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祖国的幼教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29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845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