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西南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西南大学校训及历史)

综合评述西南大学的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是一则底蕴深厚、意蕴宏大的精神箴言。它并非凭空创造,而是深深植根于学校百年办学的历史沃土之中,是对过往办学精神的凝练与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昭示。这八字校训,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却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和教育使命。“含弘光大”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周易》,蕴含着包容宽厚、光耀恢弘的博大胸怀;而“继往开来”则体现了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两者的结合,精准地概括了西南大学作为一所立足于中国西南、面向全国和世界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的立校之本、强校之魂。其历史与西南大学自身的组建、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尤其是2005年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的合并,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校训的确定,正是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将两所名校的优良传统与学科优势融会贯通,形成更强大的发展合力。
因此,理解西南大学的校训,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释义,而必须将其置于学校跨越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去体会其如何激励一代代西大人砥砺前行,如何塑造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并持续指引着学校在新时代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征程。

西南大学校训的文本溯源与深刻内涵

西南大学的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其文字本身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基因,每一字每一词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辨和价值追求。要深入理解其对于大学的意义,首先需对其文本来源与内涵进行细致的剖析。

“含弘光大”的经典出处与哲学意蕴

“含弘光大”语出儒家经典《周易》的坤卦彖辞:“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这里的“坤”象征大地,其德性为柔顺、包容、承载万物。“含”即包含、包容,意指大地无所不包,海纳百川的胸怀;“弘”为宏大、宽广,强调气度与规模的恢弘;“光”为光明、辉耀,意为使事业、德行发扬光大;“大”则是对这种状态极致的形容。整体而言,“含弘光大”赞美的是大地般宽广博大的胸怀和负载万物的品德,引申到大学教育,则倡导的是一种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一种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宏大志向,以及一种致力于推动文明进步、造福社会的使命担当。它要求大学在精神上要有涵容不同思想、学派的雅量,在事业上要有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雄心。

“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与时代精神

“继往开来”是一个具有强烈历史感和方向感的成语。“继往”意指继承前人的事业、知识和优良传统。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就是要尊重历史、珍视传统,将办学过程中积淀的宝贵经验、学术薪火和大学精神传承下去。“开来”则意指开辟未来,创造新的境界。它强调的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开拓新的学科领域,创造新的知识体系,培养能够适应并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卓越人才。二者辩证统一,“继往”是“开来”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对过去的深刻理解与继承,开创未来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开来”是“继往”的目的和升华,仅仅停留在继承层面,大学将失去活力与前瞻性。
因此,“继往开来”深刻揭示了一所大学在时间长河中的定位:它既是人类文明和知识的守护者与传承者,更是未来文明的探索者与创造者。

八字校训的有机统一与核心指向

“含弘光大”与“继往开来”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含弘光大”侧重于空间维度和精神境界的拓展,强调大学的格局、气度和包容性,是大学存在的“静态”品质。“继往开来”则侧重于时间维度和实践行动的指向,强调大学的历史使命与发展动能,是大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胸襟和视野上的支撑,后者则为前者注入了目标和行动上的活力。二者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育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无论是涵养学生“含弘光大”的品格,还是培养学生“继往开来”的能力,最终都服务于培养德才兼备、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崇高目标。这八字校训, thus, 完整地勾勒出了一所理想大学应有的精神风貌、历史担当和育人宗旨。

西南大学校训的历史演进与确立背景

校训的诞生与演变,总是与学校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西南大学校训的确立,深刻反映了学校合并组建的重大历史变革,以及在新时期寻求精神认同与发展共识的内在需求。

合并前两校的学术传统与精神积淀

2005年,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大学。这两所学校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 原西南师范大学:其前身可追溯到1906年成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历经百年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教师教育的重镇,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社科底蕴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其教育传统强调文化的传承、道德的涵养和知识的传授,这与“继往”的内涵高度契合。
  • 原西南农业大学:源于1906年成立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是我国西南地区现代农业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农科教育强调实践、创新与服务“三农”,蕴含着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开来”的生动体现。
    于此同时呢,农业科学本身具有的系统性、生态性思维,也暗含了“含弘”的某些特质。

两校合并,不仅是学科上的强强联合,更是两种不同但互补的文化传统与大学精神的融合。新的西南大学需要一个新的、能够超越原有单一学校标识、并能整合双方优秀基因的精神象征。

新校训的提出、讨论与最终确定

在两校合并组建之初,确立一个得到广大师生校友认同的新校训,成为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重要文化工程。学校层面高度重视,经历了广泛的征集、深入的讨论和严谨的论证过程。在众多备选方案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脱颖而出。这一方案的优势在于:

  • 文化底蕴深厚:源自经典,具有无可辩驳的文化权威性和思想深度,能够彰显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历史厚重感。
  • 包容性强:其内涵宽泛而深刻,既能涵盖原两校的优良传统(如师范教育的“传承”与农科教育的“创新”),又能为未来所有学科的发展提供精神指引。
  • 导向明确:清晰地指明了学校在合并后既要继承和光大原有优势,又要勇于开拓新局面的发展方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
  • 表述精炼典雅:八字成训,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易于记诵和传播。

经过法定程序,这一校训最终被正式确立为西南大学的校训,成为全体西大人共同的精神旗帜和行为准则。

校训确立的时代意义

校训的确立,正值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西南大学谋求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起点。它标志着这所新组建的综合性大学完成了形式上的合并,开始走向实质性的深度融合与文化认同。它向校内校外宣告了西南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为学校整合资源、优化学科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从此,“含弘光大,继往开来”不再仅仅是古老的经典语句,而是被注入了西南大学特有的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成为了学校身份认同的核心要素。

校训精神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价值在于践行。西南大学将“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精神内核,全方位地融入到了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使之从文字理念转化为生动的实践。

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中的体现

“含弘光大”体现在学科生态的构建上。西南大学致力于构建门类齐全、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体系。不仅巩固和提升原有的教育学、农学等优势学科,还大力支持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发展,体现了包容并蓄的“含弘”气度。在科研上,鼓励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开展宏大的、具有开创性的研究项目,力求“光大”学术影响。

“继往开来”则体现在对传统的尊重与对创新的追求上。学校注重传承百年办学积淀的学科特色与研究范式,如对西南地区民族教育、热带亚热带农业等领域的持续深耕。
于此同时呢,积极开拓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大数据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布局未来科学发展方向,体现了强烈的“开来”意识。

在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校训精神直接作用于育人目标。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含弘”胸襟的人才,通过通识教育、跨学科选修、国际交流等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人文素养,培养其尊重多元文化、善于合作的品质。
于此同时呢,通过扎实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开来”的能力,即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强调既要“继往”——传承优秀的教学方法与严谨的学风,又要“开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研究性教学、翻转课堂等新模式,提升育人质量。

在校园文化与社会服务中的体现

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上,倡导开放、包容、民主的学术风气,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交流碰撞,这正是“含弘”精神的体现。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文化活动,营造追求卓越、积极向上的氛围,则是“光大”的具体行动。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既是“继往”——继承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也是“开来”——以新的知识和智慧开辟服务国家与地方发展的新路径,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体现

“含弘光大”要求具备国际视野。西南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与世界各地众多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交流、合作科研,吸纳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体现了海纳百川的胸怀。

“继往开来”则体现在交流合作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学习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并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

校训对师生员工的深远影响与精神塑造

校训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深刻影响着工作、学习和生活在西南大学的每一个人,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对教师群体的引领

对于教师而言,“含弘光大”激励他们要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兼容并包的治学态度,尊重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在各自领域追求卓越,力争做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从而“光大”学术事业。“继往开来”则要求他们既要潜心钻研,继承前辈学者的学术衣钵,成为知识的忠实传承者;又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
于此同时呢,在教书育人中,要自觉地将校训精神传递给学生,做到为人师表。

对学生成长的熏陶

对于广大学子,校训是他们大学期间重要的精神导航。入学伊始,校训便通过开学典礼、校史教育等多种方式植入心田。“含弘光大”引导他们打破专业壁垒,广泛涉猎,培养综合素养和博大胸怀,学会理解与尊重他人。“继往开来”则激励他们珍惜学习时光,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树立远大志向,为未来走向社会、建功立业做好准备。校训精神融入学风建设,鼓励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勇于探索。

对管理服务人员的规范

对于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人员,校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含弘”要求管理工作要有服务意识,以人为本,包容师生的多样性需求,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光大”要求追求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保障。“继往”意味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范,继承好的工作传统;“开来”则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效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改革发展大局。

结语

西南大学的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绝非简单的文字组合,它是学校悠久历史、深厚文化与时代使命的结晶。它源于古典,却充满现代活力;它言简意赅,却意蕴无穷。这八字校训,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西南大学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航程中破浪前行;又如同一粒种子,在一代代西大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塑造着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它已经并将继续作为西南大学的灵魂标识,激励全体师生员工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时代使命,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继承优良传统,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开创美好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256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22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