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辽阳职院思政教育如何)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体上呈现出体系健全、特色鲜明、实效显著的良好态势。作为一所扎根辽沈大地、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其思政教育工作紧密围绕高职教育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衔接,形成了具有职教特色的育人模式。学院不仅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落实,还积极探索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路径,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素养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概述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立足于国家对于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支撑,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服务为延伸的综合性育人系统。该体系强调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有机结合,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组织领导层面,学院党委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将思政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确保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和资源投入。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务、学工、团委、宣传、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各方力量,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在制度建设方面,学院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涵盖了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为思政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例如,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规定了课程学时学分;建立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所有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完善了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纪观念等纳入评奖评优、入党考察的重要依据。

在资源保障上,学院持续加大对思政教育的经费投入,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建设等项目。
于此同时呢,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改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办公条件,建设了一批思政类主题教室、文化长廊和实践基地,为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核心渠道。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致力于提升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学院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全部必修课程,确保课时和学分足额到位。
于此同时呢,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辽阳地方特色,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专题和案例资源,将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法治教育、职业精神培育等内容有机融入教学,使理论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未来职业场景。

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学院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摒弃单一灌输模式,广泛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鼓励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堂辩论、主题演讲、情景模拟、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已成为思政课堂的常态,有效提升了课堂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院严格思政课教师的选聘、管理和考核,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学术交流、赴外培训、参加实践考察等活动,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思政课教师、听评思政课制度,关心关爱思政课教师成长,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绝非思政课的“独角戏”,而是所有课程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学院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负责全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统筹规划、研究指导和示范推广。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工作坊、教学竞赛等活动,提升广大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设计实施能力。引导教师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找准思政教育的融入点:

  • 在工科类专业教学中,重点融入工匠精神、工程伦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教育,讲述大国工匠和行业楷模的先进事迹。
  • 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侧重融入诚信经营、合规守法、社会责任、商业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 在服务类专业教学中,着力融入人文关怀、服务意识、奉献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品质。

学院培育和选树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案例,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协同发力,构建起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渗透在学习、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学院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学生工作队伍是开展日常思政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班主任深入课堂、宿舍,与学生进行常态化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困难和成长烦恼,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学风建设活动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行为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是滋养学生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学院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如:

  • 主题教育活动:围绕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展爱国主义、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
  • 学术科技活动:举办讲座、论坛、技能竞赛,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审美情趣和健康水平,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拼搏意志。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得到不断加强。学院运营维护好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生产传播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开展网络主题宣传,主动发声亮剑,净化网络空间,引导學生文明上网、理性表达,构建清朗的校园网络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是日常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学院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普查和团体辅导,提供个体咨询,帮助学生疏导情绪、缓解压力、健全人格,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

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成效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学院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育人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国情、了解社会、锻炼能力、砥砺品格。

社会实践是重要载体。学院常态化组织学生开展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调查等。学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奉献群众,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专业实习实训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特色优势。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实习实训环节,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仅指导技能,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职业道德、安全生产、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切身感受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锤炼严谨细致、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成为重要的校外实践平台。学院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规划馆,以及与现代产业紧密对接的合作企业,通过实地观摩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对未来职业的认同感。

队伍建设与条件保障

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和坚实的条件保障是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支撑。

在队伍建设方面,学院着力打造三支骨干力量: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作为主力军,承担理论教学和研究任务;二是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作为日常思政教育和管理的中坚,贴近学生开展工作;三是专业课教师队伍,承担课程思政职责,实现育人全覆盖。学院通过完善选聘、培训、考核、激励等机制,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在条件保障方面,学院持续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思政教育工作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经费主要用于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教学、学术交流、课题研究、文化建设等方面。
于此同时呢,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改善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场所的条件,建设智慧教室和网络思政平台,为思政教育创新提供现代化手段支撑。

学院还注重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通过表彰奖励优秀思政工作者、师德标兵等,树立榜样,激发全体教职员工参与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关心育人、人人参与育人”的生动局面。

特色与亮点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色与亮点。一是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将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突出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育,使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更具职教味道。二是注重挖掘和利用辽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东北抗联精神、雷锋第二故乡等)和现代工业文明资源(如辽化等大型企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项目和校本教材,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区域贴近性和现实感染力。三是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校-企-社”协同育人机制,邀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校友进校园,带领学生走进生产一线和社会大课堂,形成了开放共享的育人合力。

总结与展望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完备、重点突出、特色明显、成效扎实。学院通过强化主渠道、深化课程思政、创新日常教育、拓展实践路径、建强工作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面向未来,学院仍需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持续探索创新,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教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63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49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