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校训详细说明)

关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详细阐述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粤北地区、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不仅是学校精神的高度凝练,更是其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师生的行为规范与精神风貌,是学校历史传承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深入解读校训,对于理解学校的教育哲学、把握其人才培养特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师生前行的方向;又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道路。对校训的阐述,不能仅停留在字面解释,更需结合其诞生的地域背景、行业特色和教育使命,挖掘其深层内涵与时代价值,从而全面展现其作为精神坐标的引领作用。校训的正式表述与核心内涵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求索求真,立德立业”。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内涵却极为丰富和深刻。它从“求知”与“修身”两个维度,明确了学院对全体师生在学术追求和人格塑造上的双重期待与要求,完整地勾勒出了一名现代职业人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求索”与“求真”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认知与实践过程。“求索”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状态。它要求师生不满足于现状,不拘泥于书本,而是要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职业技术教育的语境下,“求索”尤其体现在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不断追寻和动手实践上。它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敢于下车间、进机房、跑市场,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锤炼技能。

“求真”则是“求索”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归宿。它追求的不仅是知识的正确性、技术的精准性,更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真理。“求真”要求师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谨、务实、科学的态-度,反对虚假和浮夸,恪守职业操守和学术规范。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求真”意味着培养出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可贵的工匠精神,其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必须经得起市场和质量的检验。
因此,“求索求真”作为一个整体,生动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与求是相统一的职业教育理念。

“立德”与“立业”则指明了成才的两个先决条件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立德”居于首位,这深刻反映了“德为才之帅”的中国传统育人智慧以及现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要求将思想道德修养放在个人成长的首位,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具体而言,它涵盖了诚信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社会责任、爱国主义等一系列品质。一个技术技能再高超的人,如果德行有亏,也无法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因此,“立德”是“立业”的根基和前提。

“立业”是“立德”在职业领域的具体展现和成果。它指的就是成就事业、建立功业。对于学生而言,“立业”意味着要掌握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本领,能够凭借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院致力于培养的,正是这种德才兼备、既能“立德”又能“立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求索求真”为“立德立业”提供了方法与路径,而“立德立业”则是“求索求真”的最终目标与价值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

校训与地域文化、行业精神的融合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粤北韶关,这片土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既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也是广东重要的工业基地(如韶钢)。校训“求索求真,立德立业”的生成,与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行业精神密不可分。

粤北地区客家人历来具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求索”精神与客家人不断迁徙、开辟新家园的历史足迹一脉相承。而“求真”与“立业”的务实风格,也深深植根于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之中。学院扎根于此,其精神气质自然受到这种文化土壤的滋养。

同时,学院长期以来与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工业企业有着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其办学深深打上了工业文明的烙印。现代工业体系极度强调标准化、精确性、流程化和协作精神,这与校训中的“求真”(追求技术的精准和程序的规范)和“立德”(强调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高度契合。钢铁般的意志、百炼成钢的品质,正是“立业”所需要的精神支撑。
因此,校训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训诫,更是对所在地域工业精神的一种文化呼应和提炼,它要求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并引领现代工业的发展,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扎实精湛的技艺。

校训在办学实践与人才培养中的全面渗透校训绝非悬于墙上的空洞口号,而是深深融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治校全过程、各环节的行动指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教学环节

  • 课程思政融入:在所有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度挖掘“立德”元素,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等内容自然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
  • 实践教学强化: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技能竞赛、顶岗实习等方式,强力落实“求索”与“求真”的要求。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真知,验证真理,锤炼真本领。
  • 教学方法改革:推广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索”欲望,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

  • 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成为“求索求真,立德立业”的典范,以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业务水平引领学生成长。
  • 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开展以诚信、敬业、爱国等为主题的班会、讲座、征文比赛活动,强化“立德”教育。
  • 文化载体营造:利用校史馆、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持续讲述校训故事,展示践行校训的师生典型,使校训精神可视、可感、可学,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 社团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组建和专业、创业、公益相关的社团,积极参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求索”,在服务社会中践行“立业”的理想。

评价与导向机制

  • 综合评价体系:在学生的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中,不仅看重学业成绩(求真、立业),更将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创新精神(求索、立德)纳入重要评价指标,树立全面的成才观。
  • 成才榜样选树:大力表彰在技能大赛中获奖、在创新创业中突出、在道德品行上模范的学生,以及教学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用鲜活的榜样诠释校训的真谛,形成强大的正向激励效应。
校训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展望在新时代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求索求真,立德立业”展现出更加突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这更加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终身学习和持续“求索”的能力,必须具备“求真”的严谨科学态度以适应技术的快速迭代。
于此同时呢,社会对人才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立德”是确保技术向善、人才健康成长的压舱石。而“立业”的内涵也随之扩展,它不仅是找到一份工作,更是在新经济格局中开创一番事业,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创业。

面向未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校训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它将引导学校更加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松山学子,在“求索求真”的道路上永葆好奇与严谨,在“立德立业”的追求中坚守底线与梦想,最终成长为无愧于时代的大国工匠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贡献坚实的“松山力量”。校训作为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在时代的淬炼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723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95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