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南京邮电大学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南邮校训详解)

关于南京邮电大学校训的综合评述南京邮电大学的校训“厚德、弘毅、求是、笃行”并非四个汉字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底蕴深厚的有机整体,它精准地概括了该校作为中国信息科技领域重镇所秉持的育人理念、学术追求与价值导向。这八字校训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紧密结合了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发展的时代要求,为南邮学子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清晰的精神坐标和行为准则。“厚德”是立身之本,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尤为凸显其引导科技向善的深远意义;“弘毅”是精神之柱,寓意着远大的志向、坚毅的品格和担当精神,鼓励师生在面对科学难题和国家重大需求时能迎难而上;“求是”是治学之魂,体现了尊重规律、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是南邮在科研创新中不断取得突破的根基;“笃行”是实践之要,强调知行合
一、身体力行,将所学所知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这八字校训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南邮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风貌,不仅在校内深入人心,也成为南邮校友遍布全球信息产业界并取得卓越成就的精神动力。深入阐释其内涵,对于理解南邮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以及其在中国高等教育格局中的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南京邮电大学校训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南京邮电大学,作为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著名高等学府,其精神内核高度凝练于“厚德、弘毅、求是、笃行”这八字校训之中。这八个字源远流长,既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又闪烁着现代科学精神的璀璨光芒,指引着一代代南邮人砥砺前行,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和科技进步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一、 厚德:立身之本与价值基石

“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本意是大地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效法大地,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在南邮的语境下,“厚德”被赋予了更为深刻和具体的时代内涵。

“厚德”强调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南京邮电大学将“德”置于校训之首,明确宣告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它要求师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在专业学习与科研活动中,要坚守学术道德,反对弄虚作假;在人际交往与社会实践中,要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这是一种内在的修为,是成为栋梁之才的先决条件。

“厚德”蕴含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南京邮电大学具有深厚的红色基因,其诞生与发展始终与国家通信事业的兴衰紧密相连。“厚德”要求南邮人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对于学习通信、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南邮学子而言,他们的技术能力可能关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关乎社会运行的效率、关乎亿万用户的信息福祉。
因此,“厚德”在这里意味着一种科技伦理观,即技术的发展必须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程师和科学家必须对其创造的技术负起道德责任。

“厚德”体现在包容并蓄的胸怀与协作精神。现代科技发展高度依赖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厚德载物”的精神鼓励南邮师生以宽广的胸襟接纳不同观点,在团队协作中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共同攻克技术难关。这种包容协作的文化,正是南邮能够在信息学科群中形成强大合力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厚德”为南邮学子划定了人生的道德底线和价值高度,确保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建设性的力量,而非破坏性的工具。


二、 弘毅:志向追求与意志品格

“弘毅”源于《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朱熹注曰:“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弘毅”二字,生动刻画了南邮人所应具备的精神风貌。

其一,“弘”指的是远大的志向、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格局。南京邮电大学立足信息学科前沿,其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弘”鼓励学生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而要树立服务国家、引领行业的雄心壮志。在学术上,要敢于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勇于挑战重大科学问题;在职业规划上,要立志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或骨干力量。这种“弘”的气魄,是推动个人不断超越、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二,“毅”代表的是坚忍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毅力。科学研究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信息科技领域更是日新月异,竞争激烈。攻克一项关键技术、完成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往往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毅”的精神要求南邮师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潜心钻研,久久为功。从实验室里通宵达旦的调试,到产业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坚韧,无不体现着“毅”的品质。

其三,“弘毅”结合,凸显了担当精神。“任重而道远”恰是南邮使命的写照。国家在信息通信领域面临的技术挑战、产业升级需求,都是南邮人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弘毅”激励着师生们主动担当,勇挑重担,以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行动,去履行时代赋予的使命。无论是在“卡脖子”技术攻关中,还是在重大网络安保任务里,南邮人的身影总是活跃而坚定,这正是“弘毅”精神的外化表现。

因此,“弘毅”是南邮人实现远大抱负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它赋予师生们迎接挑战、走向远方的强大心理能量。


三、 求是:治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求是”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为根据实证,探求真相。后来,这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普遍推崇的科学精神。对于以理工科见长的南京邮电大学而言,“求是”更是其学术生命的核心。

“求是”首先体现为一种尊重客观规律、追求真理的严谨治学态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来不得半点虚假。南邮的“求是”精神要求师生在学习和研究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验数据、逻辑推理和客观事实为依据。它反对主观臆断,反对盲从权威,倡导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实验操作、毕业设计、学术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严谨、规范、精确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这种对“真”的执着追求,奠定了南邮毕业生在业界享有“基础扎实、作风严谨”声誉的坚实基础。

“求是”代表着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是”的过程本身就是发现新规律、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的过程。南京邮电大学在光纤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的丰硕科研成果,无不是“求是”精神的结晶。它鼓励师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勇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学校的科研氛围强调自由探索与需求导向相结合,既鼓励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也着力于解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这正是“求是”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求是”蕴含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南邮的校训强调“求是”之后紧接着“笃行”,形成了知行合一的逻辑闭环。“求是”所得出的真知灼见,最终要应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南邮与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就是为了让“求是”的精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和印证。

可以说,“求是”是南邮学术声誉的保障,是推动其科技创新的不竭源泉。


四、 笃行:实践导向与行动准则

“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忠实、专
一、踏实。“笃行”即是要坚定地付诸行动,切实地实践所学。它是校训的落脚点,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第一,“笃行”强调的是一种勤勉务实、不尚空谈的作风。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领域,代码需要一行行编写,电路需要一块块调试,网络需要一步步搭建。南邮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从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到各类课程设计、学科竞赛,再到毕业前的企业实习,整个培养体系都贯穿着“做中学”的理念。“笃行”要求师生将想法变为方案,将方案变为现实,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增长才干。

第二,“笃行”意味着坚持不懈、专注执着的行动力。“笃”有专心之意。面对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沉下心来,持续投入,精益求精。南邮学子在各类创新竞赛中屡获佳绩,背后正是无数个日夜的反复调试和优化,这种对目标的专注和执着,是“笃行”精神的完美体现。在快节奏的科技行业,这种能够沉潜下去、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显得尤为宝贵。

第三,“笃行”是实现知识价值、服务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校训的前三个词——“厚德”、“弘毅”、“求是”最终都要通过“笃行”来体现和落实。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修养品德是为了践行。南邮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科技下乡、产业支援等活动。大批南邮毕业生投身于国家的通信运营、设备制造、互联网服务等各行各业,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中坚,他们用扎实的行动和卓越的业绩,诠释了“笃行”的真谛,也将南邮的声誉传播开来。

因此,“笃行”是连接知识与现实、理想与行动的桥梁,是南邮人实现自我价值、贡献社会国家的最终体现。


五、 校训的内在逻辑与整体价值

“厚德、弘毅、求是、笃行”这八个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有机体系。

  • “厚德”是根基:它解决了“为何而行”的价值问题,确保了行动方向的正确性,是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道德压舱石。
  • “弘毅”是动力:它提供了“志在何方”的精神引擎,赋予人们克服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决心,是追求卓越的心理支撑。
  • “求是”是方法:它指明了“如何认知”的科学路径,确保我们获取的知识是真实的、可靠的,是创新创造的智慧源泉。
  • “笃行”是归宿:它明确了“怎样成就”的实践法则,将内在的德、志、知转化为外在的实际成效,是价值实现的最终环节。

这个逻辑链条完整地阐述了一个人从内在修养到外在事功的全过程:以德为先,树立远大志向;以毅为力,秉持科学精神探求真理;最终通过坚定的实践,将理想变为现实。对于南京邮电大学这样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而言,这一校训尤其具有针对性:它要求未来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不仅要技术精湛(求是、笃行),更要品德高尚、志向远大(厚德、弘毅),从而确保技术进步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在校训的指引下,南京邮电大学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通过:

  • 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强化“厚德”培育;
  • 挑战性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锤炼“弘毅”品格;
  • 严格的学术规范与前沿的科研训练,夯实“求是”精神;
  • 丰富的实践教学基地与产学研平台,提升“笃行”能力。
这些举措将校训精神内化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纵观南京邮电大学的发展历程,从战时传薪到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从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到新时代的争创一流,校训精神如同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它凝聚了全体南邮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塑造了南邮人独有的“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这八字校训,不仅是南邮过去的总结,现在的准则,更是面向未来的承诺。它将继续激励着每一位南邮人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中,恪守道德底线,胸怀远大理想,坚持真理探索,注重实干力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南邮智慧”和“南邮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6031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52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