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正雄职业技术学校(雄职技校)

正雄职业技术学校(雄职技校)综合评述

正雄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雄职技校”)是一所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深耕产教融合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学校以“技能立身、服务产业”为核心办学理念,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集群优势,构建了覆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的特色专业体系。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华为、大疆等头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对口岗位匹配度超85%。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拥有省级示范性实训中心3个,实训设备总值达1.2亿元,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2%。

在区域职业教育格局中,雄职技校以“小而精”的差异化定位凸显竞争力。相较于综合性职教院校,其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如无人机应用技术、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填补了区域人才缺口。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培养形式,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然而,学校在品牌辐射力、高端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进一步突破地域限制,拓展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

发展历程与办学定位

雄职技校前身为1998年创办的正雄机械技工学校,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定位始终围绕“服务先进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线,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三位一体架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五年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业互联网技术等6个前沿专业;二是“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体系,学生技能证书获取率达100%;三是“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累计完成企业技术攻关项目47项。

年份在校生规模专业数量校企合作企业数
20183200人18个89家
20204100人24个126家
20235300人31个189家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了“主体专业+拓展方向”的树状专业群,其中智能制造数字媒体技术现代物流管理三大专业群获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公共基础课程占比30%,专业核心课程占比40%,实践课程占比30%。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发活页式教材,如《工业机器人编程案例集》被多校采纳。

专业群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对口就业行业
智能制造数控加工、3D打印技术、工业物联网数控车工/铣工中级机械设备制造、智能工厂
数字媒体技术影视特效制作、UI设计、短视频运营多媒体作品制作员新媒体企业、广告公司
现代物流管理仓储规划、智慧物流系统、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师电商物流、第三方物流公司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轨并行”师资培养计划,一方面从高校引进硕士及以上青年教师,另一方面从企业选聘高级技师担任产业教授。现有专任教师28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占比15%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占比68%。教学资源方面,建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校本教材库收录活页式教材42种,虚拟仿真实训室覆盖12个专业。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代表成果
正高级职称教师43人15%主持省级教改课题9项
企业兼职教师97人34%开发企业定制课程28门
“双师型”教师195人68%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奖17次

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毕业生升学与就业呈现“双轮驱动”态势,2023年高职高考上线率达82%,合作企业吸纳实习学生占比超七成。社会培训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重点面向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技术创新方面,师生团队近三年获发明专利授权9项,参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产生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

区域比较与特色创新

与珠三角同类院校相比,雄职技校在专业集中度企业深度融合度方面优势显著,但在国际化办学本科层次培养领域仍需突破。特色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车间课堂”教学模式,将实训车间划分为教学区、生产区、研发区;二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聘请大国工匠驻校指导;三是“学分银行”制度,实现课程学习与技能认证互通。

挑战与发展方向

当前面临产业升级加速、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深化等外部压力,学校需在三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加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专业布局;二是推进“1+X”证书制度与专业教学标准融合;三是构建长三角、大湾区跨区域校企合作网络。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5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大楼,力争跻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行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7106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60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