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陕西榆林职业技术学校(陕西榆林职业技术学校)

陕西榆林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榆林职校”)是陕西省榆林市唯一一所公办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其发展历程与区域经济转型紧密相连。学校前身为1984年创建的榆林农业职业中学,200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18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作为陕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该校以能源化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等专业为核心,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目前,学校占地530亩,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48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7个,与当地能源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数据

指标类别基础数据省级排名全国对标
占地面积530亩(含实训基地)陕北地区第1达国家级示范校标准
在校生规模8765人(2023年)全省中职前10接近东部发达地区水平
专业覆盖率48个专业(含方向)能源类全省第2匹配区域产业需求度92%

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对接分析

榆林职校的专业布局深度融入“能源强市”战略,形成三大特色专业群:

  • 能源化工集群:涵盖煤炭深加工、石油化工、新能源应用等专业,与延长石油、中煤集团共建“订单班”,实训设备价值超8000万元。
  • 现代农业体系:围绕陕北特色农产品(苹果、马铃薯、畜牧),开设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等专业,拥有省级现代农业实训基地。
  • 智能装备集群:对接高端能化设备、智能煤矿机械需求,开设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与华为共建ICT实训中心。
专业群核心专业合作企业就业对口率
能源化工化工工艺、煤矿机械延长石油、陕煤集团94.5%
现代农业园艺技术、畜牧兽医京东农场、杨凌农科院88.7%
智能装备机电一体化、物联网华为技术、海尔智家91.2%

三、教学资源配置对比

通过对比省内同类院校,榆林职校在硬件投入与师资结构上呈现显著优势:

维度榆林职校陕西中职均值差异值
生均实训设备值1.2万元0.68万元+76%
双师型教师占比63%41%+22pp
企业兼职教师数126人45人+80%
数字化课程占比45%28%+17pp

学校建有西北地区首个煤矿智能化模拟实训中心,配备价值3200万元的综采设备;与华为联合开发5G+工业互联网教学平台,实现远程设备操控教学。

四、产教融合模式创新

学校构建“三位一体”产教融合机制:

  1. 校企双元育人:与23家企业签订协议,开展“1.5+1.5”工学交替培养,企业承担50%实践课程。
  2. 产业学院共建:联合中煤集团成立“智能矿山产业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专项奖学金。
  3. 技术服务平台:年均承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45项,为本地中小企业培训技术骨干超2000人次。

典型案例包括:与陕西有色集团共建“铝镁合金加工实训中心”,开发教材被纳入行业规范;为榆林能源院提供光伏电站运维人才,支撑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

五、学生发展质量评估

评价维度2023届数据全省中职均值提升幅度
毕业生就业率96.3%89.7%+6.6pp
本地就业占比78%61%+17pp
升学率(高职单招)41%33%+8pp
技能证书获取率92%78%+14pp

典型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进入中省属能源企业(占43%)、制造业(28%)、现代农业企业(15%),其余进入服务业。岗位覆盖技术工人(58%)、基层管理(22%)、技术辅助(15%)等层级。

六、挑战与发展建议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学校仍面临以下瓶颈:

  • 专业迭代滞后性:人工智能、氢能等新兴领域课程开发速度慢于产业升级节奏。
  • 师资结构矛盾:教授级高级讲师仅占专任教师3%,缺乏领军型专业带头人。
  • 国际合作短板:境外合作院校仅2所,国际化课程体系尚未成型。

发展路径建议

  1. 建设“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新兴专业建设。
  2. 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选派骨干教师赴德国、新加坡研修。
  3. 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与中亚职业院校共建能源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通过持续改革,榆林职校有望成为西部职业教育现代化标杆,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1886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42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