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陕西渭南职业技术学校(陕西渭南职业技术学校)

陕西渭南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渭职”)是陕西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立足渭南、辐射西北,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核心目标。学校始建于1984年,历经多次整合与升级,现已形成以工科为主,涵盖农林、商科、艺术等多领域的综合性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渭职在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技能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累计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10万人。

学校占地面积126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68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12个,覆盖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与华为、比亚迪、中联重科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23个,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企业满意度达92%,成为陕西职业教育的标杆之一。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渭职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渭南农业机械化学校,2004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19年入选教育部“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锚定“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构建“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已形成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数字经济三大专业集群,与渭南市“工业强市”战略高度契合。

年份重大事件发展成果
1984-2004中专阶段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超2万人
2004-2019高职建设期获批省级重点专业8个,立项国家教学资源库2个
2019-至今双高建设期获国家级产教融合项目4项,学生获国赛奖项27项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校以“岗课赛证”融通为抓手,重构课程体系。例如,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标准,将X射线检测、机器人编程等课程与1+X证书考核衔接;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联合杨凌农科城,开发设施农业物联网管控虚拟仿真系统。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412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4项。

专业群核心专业合作企业人才培养成果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法士特、中联重科毕业生平均薪资6800元/月
现代农业园艺技术、畜牧兽医金禾生物、海升果业创业率12%,带动农户超千户
数字经济大数据、电子商务京东云、字节跳动孵化学生创业项目47个

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企业实践超1年。现有教授46人、副教授18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7%。引进大国工匠工作室2个,聘请企业技术总监担任产业教授32人。近三年纵向科研经费达23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教研成果奖14项,其中《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三阶递进”育人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师资类型人数代表性成果企业服务案例
教授团队46人主持国家规划教材编写3部为蒲白矿务局研发智能巡检系统
企业兼职教师156人联合开发岗位标准12项参与渭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设备调试
博士群体39人发表SCI论文28篇为当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7项

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学校构建“四层递进”产教融合体系:一层建实训基地,二层设产业学院,三层搭技术服务平台,四层推乡村振兴项目。与渭南高新区共建“秦创原”职教创新中心,年开展技术研发服务200余项。牵头成立渭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覆盖上下游企业56家,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3000人次。

  • 建成“5G+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设备价值超亿元
  • 与华为共建ICT学院,培养网络工程师120人/年
  • 承接省农业农村厅“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训学员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 技术服务中心年横向课题经费突破800万元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学校输出教学标准至中亚,为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技术大学开发定制化课程包。与德国埃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联合培养国际化技术人才。

校园建设与文化传承

新校区投资12亿元,建有国内领先的虚实结合实训中心,配备工业级四轴加工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平台等高端设备。图书馆藏书120万册,数字资源覆盖率达98%。创新“六维协同”文化育人模式,将秦腔、皮影等非遗技艺融入美育课程,建设“一院一品”文化品牌。

通过构建“岗课证融通、育训结合”的生态系统,渭职实现了从传统教学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其“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双师队伍建设路径”“产教融合渭南模式”等经验,为西部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2949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4.4533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