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巴中职业学校(巴中职校)

巴中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巴中职校”)是四川省巴中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学校依托区域产业特色,开设农业技术、旅游服务、机械制造等贴合地方经济的专业,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近年来,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引入现代实训设备,学校在毕业生就业率、技能竞赛获奖等方面表现突出,成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标杆之一。然而,受限于地理位置和财政投入,其在师资引进、专业覆盖面及科研能力上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以应对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优势

巴中职校始建于1985年,前身为巴中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余人,教职工280人。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地域针对性强,围绕巴中“秦巴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茶叶种植、生态养殖等特色专业;二是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建有数控加工、电子商务等12个校内实训基地,与京东、格力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点;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大,作为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连续五年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用于实训设备升级。

指标巴中职校四川省中职平均水平
占地面积(亩)12085
在校生规模42003500
实训设备总值(万元)32002100

二、专业布局与产业匹配度分析

学校现有专业21个,覆盖第二、三产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从表2可见,其专业设置与巴中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农产品深加工、文旅康养、新能源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高度契合。例如,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与当地40余家茶企建立定向培养协议,近三年输送技术人才230人;旅游服务专业结合光雾山景区开发需求,开设民宿管理、研学导游等细分方向。但相较邻市达州职校的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广元职校的铝基材料检测专业,巴中职校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专业布局仍显滞后。

专业类别巴中职校重点专业巴中市主导产业区域岗位缺口(2023年)
现代农业茶叶生产与加工、畜牧兽医秦巴山区特色农业技术员120人
文旅康养高星级酒店运营、康复护理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走廊导游80人、护理员60人
先进制造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维修巴中经开区新材料产业数控技师50人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质量对比

师资队伍方面,巴中职校“双师型”教师占比65%,低于四川省示范性中职75%的平均水平。从表3数据看,其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2%)显著落后于绵阳、德阳等地同类学校,且存在专业带头人年龄断层问题,45岁以下骨干教师仅占30%。教学成果方面,近三年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17项,但全国性赛事获奖空白,反映出拔尖人才培养能力待提升。相比之下,同处川东北的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教授工作站”引才模式,已建成2个省级教学团队。

指标巴中职校四川省示范性中职平均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专任教师总数280人350人680人
高级职称占比22%31%45%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18%27%52%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追踪

就业数据显示,巴中职校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4.7%,本地就业占比68%,主要流向巴中经开区、恩阳机场等区域项目。但薪资水平偏低,起薪集中在3000-4500元区间,较成都市中职生平均低15%。升学方面,高职单招录取率76%,对口升入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等本科院校比例仅12%,暴露出文化课基础薄弱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与通江银耳集团共建的“订单班”实现毕业即上岗,但此类深度合作项目仅占专业总量的15%。

  • 核心问题聚焦:
  • 县域经济依赖度高,抗行业风险能力弱
  • 高端实训设备短缺,智能制造类专业实践不足
  • 产教融合机制待完善,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深度不足

五、区域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背景下,巴中职校承担着技能扶贫人才蓄水池双重使命。其优势在于政策倾斜明显,如“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每年获专项补助300万元;劣势则体现在创新乏力,近三年发明专利仅8项,远低于泸州、宜宾等酒类职业院校的成果转化量。未来需借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通过跨区域专业共建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等路径突破地域限制,例如与重庆万州职教中心联合开发三峡库区特色专业,或可成为新增长点。

总体而言,巴中职校在服务地方产业、促进就业方面成效显著,但需在师资升级、专业迭代、产教协同三方面重点突破,方能实现从“区域职教龙头”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校”的跨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4338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63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