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中江富民职业学校是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一所聚焦乡村振兴与职业技能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授人以渔、助农增收”为核心使命。学校依托中江县农业大县的地域特色,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技术、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管理等为主的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地联动”的办学模式。通过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学校累计培养技能型人才超1.2万人,其中80%以上毕业生实现本地就业或创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办学定位上,该校紧扣“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开设专业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例如中药材种植、农产品电商等特色专业。师资队伍方面,拥有双师型教师占比65%,并引入行业专家担任实践导师。硬件设施上,建有现代农业实训基地、电商直播中心等教学场景,同时与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战资源。然而,学校也面临县域生源萎缩、高端设备投入不足等挑战,需进一步拓展产教融合深度与广度。
一、办学历史与政策支持
四川中江富民职业学校前身为中江县农业技术培训学校,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职业中专。其发展脉络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同步,尤其在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布后,学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拨款超3000万元,用于建设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和数字化教学中心。
年份 | 政策支持 | 资金投入(万元) | 建设成果 |
---|---|---|---|
2015 | 省级示范性职校建设项目 | 850 | 建成中药材种植实训基地 |
2018 | 乡村振兴专项补助 | 1200 | 电商孵化中心投入使用 |
2021 | 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评选 | 950 | 与5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6大专业群,覆盖现代农业、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等领域。其中,“农产品电商运营”专业通过“理论+直播+供应链管理”三位一体课程,使学生实操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新增“智慧农业设备维护”专业,填补区域技术人才空白。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对口就业率 |
---|---|---|---|
农产品电商运营 | 直播策划、物流管理、数据分析 | 拼多多、顺丰物流 | 92% |
中药材种植技术 | 病虫害防治、炮制加工、GAP标准 | 太极集团、中江丹参合作社 | 88% |
乡村旅游管理 | 民宿运营、研学设计、非遗文化 | 中江黄继光故里景区 | 85%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模式
学校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2%,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达65%。创新采用“季节分段式”教学,例如春季学期安排学生参与田间管理实训,秋季学期则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 教师团队结构:企业兼职导师占20%,行业专家库成员45人
- 教学模式:推行“项目制学习”,如承包真实果园进行全年管护
- 竞赛成果:近3年获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7项
四、学生就业与创业支持
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创业率15%,显著高于全省中职学校平均水平。通过“创业导师+产业链资源”扶持模式,学生创办的“中江柚深加工坊”“乡村民宿集群”等项目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指标 | 2020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就业率 | 91% | 93% | 94% |
本地就业比例 | 72% | 76% | 78% |
创业项目存活率(1年) | 82% | 87% | 90% |
五、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学校与京东、新希望六和等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中厂”12个,实现“订单班”培养。例如,为京东家电中江仓储中心定制培养物流技术人才,学生第3年即进入岗位实习并获取企业奖学金。
- 合作企业类型:农业龙头企业(45%)、电商平台(30%)、文旅机构(25%)
- 社会培训: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2000人次,覆盖全县20个乡镇
- 技术帮扶:派出师生团队为贫困村设计农产品包装、搭建电商渠道
六、硬件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学校占地120亩,建有智能化温室大棚、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等实训场所。2022年投入500万元升级数字校园系统,实现“线上模拟农场+线下实操”混合教学。
设施类别 | 数量 | 功能描述 |
---|---|---|
现代农业实训基地 | 80亩 | 含无土栽培区、智能灌溉系统 |
电商直播室 | 12间 | 配备专业灯光、多平台直播设备 |
校企合作车间 | 6个 | 由企业提供设备并派驻技术员 |
七、挑战与应对策略
当前面临生源质量下滑、高端产业对接不足等问题。对此,学校计划引入“职教高考”班提升升学吸引力,并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农业无人机操作等新兴专业。
- 生源困境:县域初中生锐减,2023年新生比2018年减少28%
- 产业升级压力:传统农业技术专业需向智慧农业转型
- 解决方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招收返乡青年
八、未来发展规划
学校提出“十四五”期间建成“川渝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高地”的目标,拟投资1.5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园区,重点发展预制菜加工、农村新能源等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