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水利水电技师学院成都校区是四川省水利电力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依托行业资源优势,构建了以水电工程技术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校区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占地面积120亩,拥有现代化实训中心、智慧教室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形成“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办学特色。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校区聚焦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电力电网技术等前沿领域,与三峡集团、国电投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在西南地区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四川水利水电技师学院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水利部成都技工学校,2004年升格为技师学院,2018年成都校区正式启用。校区定位为“西部水电高技能人才摇篮”,承担中高职衔接教育、企业定向培养及社会技能培训三大职能。
时间节点 | 发展里程碑 |
---|---|
1956-2003年 | 水利部直属技工学校阶段,培养基础技术工人 |
2004-2017年 | 技师学院转型期,开设高压电工等新专业 |
2018年至今 | 成都校区投入运营,引入智能水电实训系统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校区现设6个二级学院,开设18个专业方向,其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1+X”证书制度,将BIM建模、智能巡检等新技术融入教学。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水利水电工程 | 水工建筑物施工、水利工程测量 | 注册建造师(水利类) |
电力系统自动化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 | 高压电工证、电气工程师 |
新能源发电技术 | 光伏电站设计、风力发电机组检修 | 新能源工程师(中级) |
三、师资力量与教研实力
校区现有教职工15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72%。建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近五年完成省部级教研课题9项,开发活页式教材12套。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
教授级高工 | 12 | 7.7% |
企业兼职导师 | 45 | 29% |
硕士以上学历 | 87 | 55.8% |
四、实训设施与产教融合
校区建有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智能微电网实训室等16个专项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与东方电气集团共建“厂中校”,实现“课堂-车间”无缝衔接。
实训基地类型 | 面积(㎡) | 合作企业 |
---|---|---|
水利枢纽仿真中心 | 1200 | 中国电建集团 |
电力调度模拟室 | 800 | 国网四川电力 |
新能源装备实训场 | 600 | 通威太阳能 |
五、学生管理与培养模式
实行“军事化+学分制”双重管理模式,推行“技能大师领航计划”。建立职业素养档案系统,记录学生参与重大项目的实践表现。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47项。
- 实施“3+3”中高职贯通培养(3年技校+3年大专)
- 开展“订单班”培养,占毕业生总数35%
- 推行“1+X”证书制度,人均持证2.3本
六、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2023届毕业生进入国企比例达68%,主要就业于水利水电建设、电力运维等领域。校区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老挝、缅甸等“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培养项目。
指标 | 2022届 | 2023届 |
---|---|---|
毕业生总数 | 863人 | 921人 |
国企就业率 | 63% | 68% |
起薪水平(元/月) | 5200 | 5800 |
七、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建有省级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三年获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5项。研发的“智能渠道测控系统”已在都江堰灌区推广应用。
- 纵向课题经费年均增长15%
- 技术咨询服务到款额突破千万/年
- 孵化学生创业项目8个,获省级金奖2项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布局
当前面临新能源技术迭代快、智能化师资短缺等挑战。校区规划建设“数字孪生水利实验室”,拟与华为合作开发智慧水务云平台,力争2025年建成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