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绵阳市农业学校(绵阳农校)

绵阳市农业学校(绵阳农校)

绵阳市农业学校是四川省内具有鲜明农业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自1958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三农”为核心使命,形成了涵盖种植、养殖、加工、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的职业教育体系。学校依托绵阳科技城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截至2023年,学校开设专业23个,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实训基地覆盖川内多个现代农业园区。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达42%,“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65%,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8%。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其“校地共建”“订单培养”等机制为西部地区农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绵	阳市农业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绵阳专区农业技术学校,1995年更名为现名并升格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18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形成以现代农业技术教育为主体,兼顾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布局。

年份重大事件办学层级
1958-1994区域农业技术培训与中专教育普通中专
1995-2017省级重点校建设/专业扩展省部级重点
2018-至今国家“双优计划”实施/产教融合深化国家示范校

二、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农业+X”专业集群,形成作物生产、畜牧兽医、农业机械、智能农业装备四大核心领域。2023年招生专业中,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占比65%,新增智慧农业装备维护、农村电商运营等数字化专业。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技能证书
种植技术类现代农业技术植物生理、无土栽培、病虫害防治农艺工(中级)
养殖技术类畜牧兽医动物解剖、饲料配制、疫病防控执业兽医资格
加工服务类农产品加工食品检测、冷链物流、包装设计食品加工工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互聘”机制优化师资结构,2023年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者达72%。聘请12名农业科研院所专家担任产业教授,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

年份专任教师总数硕士占比双师比例
201812828%52%
202114639%63%
202316547%68%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建成“一院三中心”实训体系,包括现代农业技术学院、智慧农业实训中心、畜牧兽医实训中心和农产品检测中心。校内实训基地面积达2.3万平方米,配备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系统等先进设备。

实训场所设备价值(万元)合作企业功能定位
智慧农业实训中心1200大北农集团物联网环境监测
畜牧兽医实训场850新希望六和标准化养殖示范
农产品检测中心600通威股份质量安全检验

五、就业与升学质量

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呈现“本地化、专业化、高薪化”特征,83%在川内涉农企业就业,平均起薪较全省中职均值高18%。升学渠道畅通,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3+4”本科贯通培养。

指标2019届2022届2023届
就业率94.2%96.5%97.3%
对口就业率78%85%88%
平均月薪3200元3800元4200元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7项,其中《川西北旱作区节水农业技术集成》获省农技推广奖。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5000人次,技术帮扶覆盖32个贫困村。

项目类型数量转化效益服务对象
种植技术推广18项增产15%-20%家庭农场
养殖技术革新12项降低料比0.3养殖场
电商营销培训25期增收30%+合作社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荷兰范登堡农业学院建立姊妹校关系,引入欧盟农业职业标准(EAQF)。2022年选派15名教师赴德国参加“双元制”教学法培训,开发国际化课程12门。

合作国家合作形式成果输出
荷兰课程共建/师生互访园艺技术标准对接
德国师资培训/认证引进AHK证书互通
泰国留学生培养/基地共建热带作物栽培输出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建议

面对农业现代化加速与职业教育转型的双重压力,学校需突破传统学科壁垒,加强人工智能与农业工程的交叉融合。建议扩大校办产业规模,探索“教学-生产-研发”一体化模式,同时完善西部涉农院校联盟机制。

绵阳市农业学校通过六十五年的积淀,已发展成为西部农业职业教育的标杆。其“扎根乡村、服务产业”的办学理念,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出独特价值。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数字农业人才培养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