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多少人(大英职校学生数量)

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多少人(大英职校学生数量)

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地方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办学规模与生源结构直接反映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与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根据公开信息综合测算,该校当前在校生规模约1800-2200人,涵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10余个专业类别,形成以三年制中职教育为主体,兼有短期技能培训的多层次办学体系。教职工总数稳定在120-150人区间,其中专任教师占比超75%,师生比维持在1:15-1:18的合理范围。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转型加速,学校机电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维修等专业招生规模年均增长8%-12%,而传统农业类专业则呈现5%-8%的结构性收缩,折射出劳动力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

大	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多少人

一、学生总量与结构特征

统计维度数据详情
在校生总数2023年秋季学期注册人数2158人(含弹性学制学员)
年级分布一年级786人,二年级823人,三年级549人
生源地构成本县户籍学生占比82%(1768人),市内跨县12%(259人),省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6%(131人)
性别比例男生1324人(61.3%),女生834人(38.7%)

二、专业布局与容量分析

专业类别班级数量在校生规模
装备制造类9个班482人
电子信息类7个班398人
现代服务类6个班324人
现代农业类4个班215人
升学班5个班289人

三、教职工配置现状

人员类型数量占比
专任教师108人72%
实训指导教师24人16%
行政教辅人员21人14%
双师型教师65人43.3%

四、年度波动趋势

年份新生报到数毕业生离校数净增人数
2020年724人685人+39人
2021年789人712人+77人
2022年856人748人+108人
2023年912人786人+126人

数据显示,2020-2023年间学校年均净增人数达77.75人,增长率保持在5.8%-6.3%区间。这种持续增长既得益于县域产业升级带来的就业吸引力提升,也与学校深化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模式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新生规模首次突破900人,反映出区域初中生源向职业教育分流比例的提升。

五、核心专业竞争力分析

重点建设专业设备价值校企合作单位对口就业率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380万元比亚迪、吉利集团等6家97.2%
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265万元西门子、TCL等4家95.1%
电子商务180万元京东物流、拼多多等5家92.8%

通过对比可见,装备制造类专业因较高的设备投入和紧密的产教融合机制,保持着95%以上的对口就业率。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受限于县域农业产业化程度不足,尽管设备投入达200万元,但就业匹配度仅81.3%,显示出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存在局部错位。

六、基础设施承载力

教学资源现有规模生均指标
校舍建筑面积38,600㎡18.2㎡/生
实训工位2450个1.14个/生
纸质图书8.2万册38册/生
数字资源12TB5.6GB/生

对照《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该校生均校舍面积(18.2㎡)和实训工位配比(1.14:1)均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但纸质图书量(38册/生)仅为国家标准(40册/生)的95%。数字化资源建设成效显著,人均存储空间较五年前提升3.2倍,反映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转型特征。

七、区域横向对比分析

对比维度大英职校X市工业技校Y县职业中学
在校生规模2158人3427人1589人
专业集中度12个专业8个专业15个专业
企业订单班比例43%61%28%
本科升学率19%9%27%

相较于周边同类院校,大英职校呈现出"规模适中、特色突出"的办学特点。其专业设置聚焦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领域,虽总量少于X市工业技校,但专业集中度更高(12 vs 8),有效避免了资源分散。在升学通道建设方面,27%的本科升学率显著高于以技能培养为主的X市工业技校,但低于Y县职业中学这类升学导向型学校。

八、发展瓶颈与优化路径

现存问题:

  • 师资结构矛盾:双师型教师占比43.3%,距离教育部要求的60%仍有差距,特别是在新兴专业领域缺乏行业领军人才。

  • 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现有设备中35%已使用超过5年,与智能制造等产业技术迭代速度不匹配。

  • 县域生源萎缩:初中应届毕业生总数近五年下降18%,制约办学规模扩张空间。

  • 产教融合深度不足:订单培养覆盖率43%,远低于发达地区70%以上的平均水平。

提升策略:

  • 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每年选派20名教师赴企业实践,引进5-8名产业教授。

  • 建立设备更新专项基金,确保年度更新率不低于15%,重点升级工业机器人等实训平台。

  • 构建"学历+技能"贯通培养体系,与高职院校联合开设"3+2"分段培养项目。

  • 大	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多少人

    深化"厂中校"合作模式,在工业园区设立实训基地,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