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航天学院职业技术学校广汉(四川航天职院广汉)

四川航天学院职业技术学校广汉(四川航天职院广汉)

四川航天学院职业技术学校广汉(以下简称“广汉航校”)是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行业背景创办的全日制公办职业院校,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地处成渝经济区核心地带。学校以服务航天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形成了“工科为主、航天为特”的办学格局,涵盖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作为西南地区航天类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深度整合行业资源,构建了“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并与多家航天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技能竞赛和国际化合作,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在航天系统及高端制造业中认可度较高。然而,随着职业教育赛道竞争加剧和技术迭代加速,学校在专业升级、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四	川航天学院职业技术学校广汉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广汉航校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中国航天工业四川技工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高职院校,现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学校以“培养航天工匠,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聚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智能控制等产业链需求,形成“航天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路径。

时间节点 关键事件 发展成果
1984-2005年 技工学校阶段 累计培养中职技能人才超1.2万人
2006-2015年 高职转型期 新增航天类高职专业8个,获省级实训基地称号
2016年至今 产教融合深化阶段 与航天七院、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建实训平台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28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专业布局紧密围绕航天产业链,形成“核心专业+关联专业”集群化架构。例如,以“飞行器制造技术”为核心,辐射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

专业类别 代表专业 课程占比 校企合作项目
航空航天类 飞行器制造技术、航天电子设备应用 理论课30%、实践课70% 航天科技集团“订单班”
智能制造类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 理实一体化课程占比60% 西门子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信息技术类 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 企业真实项目导入占比40% 华为ICT学院联合培养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能力

学校现有教职工42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2%。通过“航天专家驻校计划”引入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形成“专任教师+企业导师”双团队结构。近五年累计完成横向课题23项,技术成果转化金额超千万元。

师资类型 人数 企业经历平均年限 代表性成果
教授/研究员 58人 10年 参与长征系列火箭零部件工艺优化
企业兼职导师 92人 15年 主导某型号卫星总装工艺设计
青年骨干教师 185人 5年 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建有总面积3.2万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包括航天精密加工中心、航天电子装配实训室等12个专项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达2.8亿元,其中80%为近三年更新的行业前沿设备。与航天科技集团共建的“航天特种工艺实训平台”可模拟火箭发动机装配、卫星测试等真实场景。

  • 核心设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仪、航天器环境模拟舱
  • 校企合作基地:与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共建“航空复合材料研发中心”
  • 虚拟仿真:基于数字孪生的火箭总装VR实训系统

五、就业质量与社会影响

学校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6.8%,其中72%进入航天系统及相关军工企业。2022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在川内就业占比65%,长三角、珠三角分别占18%和12%。薪资水平方面,航天类岗位起薪达7-12万元/年,显著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指标 2021届 2022届 2023届
就业率 95.2% 96.5% 97.1%
对口率 68% 73% 75%
国企就业占比 52% 58% 63%

六、学生发展与校园生态

学校推行“技能+素质”双提升计划,构建“航天文化节”“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特色平台。学生社团中,航天爱好者协会、机器人战队等组织活跃,近三年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47项。校园信息化建设完善,实现5G网络全覆盖,建有航天主题数字图书馆和虚拟仿真学习平台。

  • 典型活动:年度航天模型设计大赛、北斗导航应用创新赛
  • 生活配套:标准化公寓(空调/独立卫浴)、航天主题餐厅
  • 国际交流:与德国勃兰登堡技术学院开展“智能制造”交换生项目

七、行业对比与竞争优势

相较于区域内其他职业院校,广汉航校在航天细分领域具备显著优势。例如,其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被多家航天企业直接采纳,而同类院校普遍采用通用机械行业标准。在实训资源方面,学校独有的“火箭发动机试车模拟系统”填补了西南地区航天类实训空白。

对比维度 广汉航校 四川其他高职 全国航天类院校
航天专业占比 45% 10%-20% 30%-50%
企业捐赠设备价值 1.2亿元 0.3-0.5亿元 0.8-1.5亿元
毕业生进航天系统比例 72% 15%-30% 50%-80%

八、挑战与未来展望

当前,学校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新兴技术(如商业航天、人工智能)对传统专业的冲击,需加快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二是高端人才引进受限于地域和薪酬体系,需强化柔性引智策略;三是国际化进程中面临标准对接难题。未来计划通过建设“航天产教联合体”、开发X证书课程包、搭建跨国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平台等举措突破瓶颈。

作为航天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院校,广汉航校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行业特色,已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其“扎根航天、服务产业”的办学路径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更在推动职业教育与国家战略协同发展方面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商业航天时代的到来,学校有望依托既有积累,在航天产业链延伸、技术创新服务等领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