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邛崃职高学校怎么样(邛崃职高学校评价)

邛崃职高学校怎么样(邛崃职高学校评价)

邛崃职高学校作为四川省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其办学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关联。学校以“职业技能+文化素养”双轨培养模式为核心,构建了覆盖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体系。据公开信息显示,该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超过85%,在川内同类职业院校中处于中上游水平。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拥有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生均教学资源位列成都市职业院校前30%。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型”特征,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5%,企业兼职教师年授课量超2000课时。

邛	崃职高学校怎么样

一、基础概况与办学定位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简称邛崃职高)成立于1985年,2018年迁入现校区,占地总面积2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确立“立足邛崃、服务成都、辐射西部”的办学定位,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智能制造、电子商务三大专业集群。目前开设专业18个,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形成“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优势”的办学格局。

核心指标数据详情
办学性质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
在校生规模全日制在校生6823人(2023年数据)
教职工总数492人(专任教师415人)
生师比16.4:1(优于全省中职均值)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3+3+2”专业架构,即3个支柱产业专业群、3个新兴技术专业群、2个现代服务专业群。重点专业配备独立实训大楼,如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拥有300亩教学实践基地,智能装备制造专业建有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课程体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基础技能训练(1学期)→专项能力提升(2-3学期)→综合项目实战(4-6学期)。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实训基地就业率
现代农业园林技术、畜牧兽医智慧农业实训中心94.2%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精密加工实训室96.5%
数字商贸电子商务、会计事务直播电商孵化基地91.8%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教师队伍呈现“专兼结合、理实一体”特征,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占比达78%。实施“名师工作室”制度,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教授。教学资源方面,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本教材开发量居成都市中职校前三。数字化教学覆盖率达85%,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应用于汽修、建筑等高危专业。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行业认证
正高级教师286.8%100%持职业资格证
硕士研究生13632.8%-
企业兼职教师9723.4%平均从业经验8年

四、实训条件与产教融合

学校构建“三级递进”实训体系:基础实训(校内车间)→生产实训(校企合作基地)→顶岗实习(签约企业)。与京东西南基地、大北农集团等企业共建7个产业学院,实现“教室-车间-办公室”空间贯通。2023年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应用等前沿实训室,设备更新率达35%。

  •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142家(含世界500强12家)
  • 订单班覆盖率:机械制造类专业100%
  • 实训设备总值:8320万元(生均1.2万元)
  • 校中厂数量:5个(年产值超3000万元)

五、升学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展“3+2”分段培养。2023年升学率达67.3%,其中通过单招考试进入示范性高职比例达81%。就业市场覆盖成都都市圈,重点合作企业提供岗位薪酬较区域平均水平高15%-20%。

发展路径2023年数据横向对比
高职单招录取率67.3%高于全省中职均值12个百分点
对口就业起薪4200-5500元/月成都中职校前25%分位
本地就业占比78.6%体现服务区域经济特性

六、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

实行“准军事化+企业文化”双重管理模式,推行“7S”现场管理制度。建立“三全育人”体系,设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年均支持学生创业项目20余个。校园文化活动突出“工匠精神”培育,定期举办技能节、企业开放日等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职咨询师6人,危机干预响应时间<2小时。

  • 社团数量:45个(含非遗传承类8个)
  • 技能竞赛获奖:省级以上奖项年均37项
  • 违纪率:0.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 体质达标率:91.2%(连续三年上升)

七、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2万人次,覆盖新型职业农民、企业职工等群体。牵头组建邛崃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带动17家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乡村振兴学院累计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486名,开发《川茶栽培技术》等乡土教材被多校采用。

服务领域年度成果社会效益
技术扶贫培训贫困劳动力873人助力23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企业服务完成订单式培训2417人次提升合作企业生产效率15%+
文化传承非遗研学接待1.2万人次获评省级传统文化示范基地

八、发展瓶颈与改进方向

当前存在三方面挑战:一是新兴专业师资储备不足,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专业双师型教师缺口达30%;二是实训设备更新周期与产业技术迭代存在时间差;三是县域职教吸引力待提升,优质生源外流率仍达28%。未来将重点推进“三个转型”: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单一技能培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育,从区域服务转向跨区域协同发展。

该校凭借扎实的产教融合基础和鲜明的区域服务特色,在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阵营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逻辑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适配度,但在应对产业升级加速和技术变革加快的新形势下,仍需持续强化数字化转型和高端资源整合能力。对于考生而言,该校适合明确职业规划、希望掌握实用技能并扎根西南地区发展的学生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