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职教中心旅游专业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地方文旅产业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聚焦导游服务、酒店管理、文旅策划等核心方向,通过“理论+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培养具备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专业通过引入行业认证标准、深化校企合作、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举措,实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超90%,在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人次居同类院校前列。其“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5%,与12家4A级景区、30余家高端酒店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课堂-实训-岗位”三级能力提升链条,为川西文旅产业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
崇州市职教中心旅游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赋能文旅产业”为宗旨,围绕“大峨眉”文旅经济圈发展需求,确立“导游服务+酒店管理+智慧旅游”三位一体培养方向。通过分层分类教学,实现:
- 基础层:掌握旅游概论、服务礼仪等通识技能;
- 进阶层:深化景区运营、数字导览等专业能力;
- 拓展层:融入非遗文化传承、研学旅行设计等特色模块。
培养方向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导游服务 |
导游实务、普通话口语技巧、旅游政策法规 |
导游资格证(通过率82%) |
酒店管理 |
前厅服务、客房运营、餐饮管理 |
酒店英语等级证书(中级) |
智慧旅游 |
旅游电商运营、VR虚拟导览设计 |
新媒体运营师(初级) |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岗课融通”打造实践导向教学链
专业课程采用“1+X”证书制度,将行业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例如:
- 导游实务课程引入景区真实案例,学生分组完成“线路设计-讲解演练-游客反馈”全流程;
- 酒店服务课程与本地五星级酒店共建实训场景,实施“轮岗实操+标准化考核”;
- 数字旅游模块联合科技公司开发VR实训系统,模拟景区突发事件处理。
课程类型 |
实践占比 |
企业参与度 |
基础理论课 |
30% |
提供行业素材库 |
专项技能课 |
60% |
企业导师驻校指导 |
综合项目课 |
100% |
全程参与项目评审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双能”强化教学与行业衔接
专业通过“内培外引”构建师资梯队:
- 学历结构:硕士及以上占比65%,含旅游管理、文化遗产等学科背景;
- 行业经验:聘请12名景区经理、高级导游担任兼职教师,每学期开展40课时专题讲座;
- 能力提升:教师每两年需完成1个月企业挂职,参与行业标准修订2次。
师资类型 |
人数 |
行业资质 |
校内专任教师 |
28人 |
高级导游证15人、茶艺师证8人 |
企业兼职教师 |
12人 |
景区运营经理6人、星级酒店高管4人 |
特聘专家 |
4人 |
省级旅游规划评审委员2人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资源
“虚实结合”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
专业建有“四中心一基地”实训体系:
- 智慧旅游实训中心:配备VR全景导览设备、数字化沙盘;
- 酒店服务实训中心:还原前厅、客房、餐饮实景,配置智能管理系统;
- 导游模拟实训室:设置多语种模拟讲解舱,支持实时语音纠错;
- 校企合作基地:与街子古镇、元通古镇共建校外实训点,年接待实训超2000人次。
实训类别 |
设备价值 |
合作企业 |
虚拟仿真 |
300万元 |
华为AR/VR技术支持 |
实景实训 |
150万元 |
岷山饭店、青城山景区 |
文创开发 |
80万元 |
道明竹艺产业园 |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订单班+现代学徒制”深化协同育人
专业与12家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形成:
- 订单培养:与希尔顿酒店、中青旅合作开设“英才班”,课程由企业定制,学生毕业直通岗位;
- 现代学徒制:遴选20%优秀学生进入“师徒制”小组,由企业导师手把手带教;
- 资源共享:企业提供岗位能力模型,学校优化课程标准,联合开发《川菜文化与服务》《蜀地非遗解说》等特色教材。
合作模式 |
企业投入 |
学生收益 |
设备捐赠 |
价值50万元实训器材 |
接触行业前沿技术 |
奖学金计划 |
年发放10万元 |
减轻经济压力 |
实习补贴 |
月均2000元 |
提升职业认同感 |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升学+就业”双通道畅通成长路径
近五年数据显示,专业毕业生呈现“两高一宽”特点:
- 高对口率:85%进入文旅行业,其中酒店管理岗占38%、导游/计调占27%;
- 高起薪:实习期月薪平均3500元,转正后达5000-8000元;
- 宽口径:15%选择专升本,录取院校包括四川旅游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
就业方向 |
代表单位 |
岗位晋升路径 |
景区运营 |
都江堰景区、街子古镇 |
讲解员→片区主管→营销经理 |
酒店服务 |
岷山饭店、环球中心天堂洲际 |
前台接待→客房部经理→行政管家 |
旅游电商 |
携程、飞猪本地服务商 |
客服专员→产品运营→区域负责人 |
七、社会服务与成果转化
“校地联动”赋能区域文旅升级
专业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多项社会服务:
- 技术培训:年承接导游资格考试培训1200人次,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提供民宿运营、菜品设计等短期课程;
- 横向课题:参与《崇州非遗旅游线路开发》《川西林盘景区标准化建设》等项目,3项成果被地方政府采纳;
- 竞赛支持:承办成都市中职技能大赛导游赛项,学生获省级奖项比例居全省前三。
八、挑战与优化方向
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待突破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提升空间:
1. 数字化教学短板: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进度滞后于行业需求,需加强AI导览、元宇宙技术应用;
2. 国际视野不足:外语导游培养仅覆盖英语,需增设日语、法语等小语种模块;
3. 产教协同深度: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持续性有待增强,可探索成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
崇州市职教中心旅游专业通过精准定位、深度融合产教资源,已形成区域领先的人才培养品牌。未来需把握文旅产业智能化、国际化趋势,强化数字技能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同时深化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乡村振兴与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