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巴中师范学校名单(巴中师范名录)

巴中师范学校名单(巴中师范名录)

巴中师范学校作为川东北地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发展历程与区域教育生态紧密相连。自1905年创办以来,学校历经师范传习所、简易师范、中等师范等阶段,2018年整体并入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后形成"一校两区"办学格局。当前在校生规模达4200人,开设12个师范类专业,构建了"五年制大专+三年制中专"的多层次培养体系。通过梳理近五年招生数据发现,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录取分数线持续高于省控线15-20分,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取率保持在98%以上,定向公费师范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100%,凸显出服务基层教育的办学特色。

巴	中师范学校名单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层次

学校发展脉络清晰呈现三级跃升:1905-1950年以初级师范教育为主,1951-2000年转型为标准化中等师范学校,2001年至今逐步发展为高职院校师范院系。当前形成专科层次为主体(占比78%)、保留特色中职班(22%)的复合型架构。

发展阶段学制类型年均招生数
2010-2015年五年制大专600人
2016-2020年三年制中专320人
2021-2023年高职单独招生850人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现设12个师范类专业形成"4+3+5"结构:4个传统优势专业(语文教育、英语教育等)占在校生总数52%,3个新兴技术专业(数字媒体、人工智能教育)年增长率达18%,5个艺体类专业保持特色化发展。课程体系实行"3+3+2"模式:30%公共基础课、30%专业核心课、20%实践拓展课,另设20%校本特色课程。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技能证书获取率
文科教育类古代文学/现代汉语/教育学97.5%
理科教育类数学建模/物理实验/化学教学法92.8%
艺体教育类声乐基础/素描技法/体操编排89.3%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现有专任教师28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占比18%,副高级职称35%,硕士以上学历达67%。"双师型"教师比例从2018年的32%提升至2023年的54%,企业兼职教师年授课量增长40%。实施"青蓝工程"使35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化率达91%,较五年前提升26个百分点。

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分布
教授18% / 副教授35%博士8% / 硕士67%35岁以下42%
讲师37% / 助教10%本科25%36-50岁38%
其他专科及以下50岁以上20%

四、人才培养质量指标

近三年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优良率达83%,普通话二甲通过率94%,教学技能考核优秀率41%。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显示,93%的中小学认为毕业生"专业素养扎实",81%评价"教育实践能力强"。专升本升学率从2019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28%。

五、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建成"四中心一联盟"实践体系:教育实训中心(含微格教室28间)、艺术创作中心、科创实验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联合32所中小学组建实践教学联盟。实训设备总值达4200万元,生均实训工位数从1.2提升至1.8。

六、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推行"三阶递进"培养:一年级认知实习(4周)、二年级跟岗见习(6周)、三年级顶岗实习(12周)。与地方政府共建"订单式"培养项目,2023年定向巴中三县两区输送音体美教师127名,协议就业留存率达96%。

七、服务地方教育成效

累计为川陕革命老区培养6.8万名基础教育师资,近五年开展国培计划、市县级教师轮训项目47个,培训在职教师2.3万人次。建立"名师工作室"12个,开发乡土教材8套,其中《红色巴山教育读本》被纳入地方校本课程。

八、数字化转型进展

建成智慧教学平台,实现"三个100%":教室智能化覆盖率100%、教学资源数字化率100%、管理服务信息化率100%。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6套,疫情期间保障线上教学到课率98.7%,获评省级教育教学信息化典型案例。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巴中师范学校在坚守师范教育本色的同时,正加速推进内涵式发展。其专业布局动态调整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等创新举措,有效破解了地方师范院校转型难题。但需注意的是,新兴教育技术专业与传统师范专业的资源分配矛盾、县域实习基地标准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仍需持续关注。未来应重点加强教育硕士点申报、职教本科衔接等关键环节,更好发挥区域基础教育人才供给主渠道作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