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数控(眉山电子职校数控)

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数控(眉山电子职校数控)

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是区域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标杆,其办学特色体现在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衔接、实训资源的智能化配置以及产教融合的多元模式。该专业以“精密制造+数字技术”为核心,构建了涵盖传统数控加工、智能制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框架,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2%,在西南地区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和企业定制化培养方案,形成了“理论-仿真-实操”三位一体的教学闭环,尤其在多轴加工、数控编程等核心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眉	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数控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架构,形成基础能力层、专业技术层、拓展应用层的递进式培养路径。

课程类别 核心课程 学时占比 考核方式
基础理论平台 机械制图、公差配合、金属材料 30% 过程性评价+期末考试
专业技术模块 数控编程(FANUC/SIEMENS)、CAD/CAM、多轴加工技术 40% 项目作品+技能鉴定
拓展应用模块 智能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编程、3D打印技术 20% 企业导师评分+创新竞赛
素质拓展课程 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职业素养 10% 企业调研报告

二、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该专业构建了“双师型+企业专家”的复合师资团队,通过校企人才流动机制保持教学活力。

师资类型 人数 占比 企业实践经历
校内专任教师 28 62% 年均45天企业研修
企业兼职教师 15 32% 一线工程师认证
高级职称教师 12 27% 主持省级教研课题
技师/高级技师 22 50% 参与企业技改项目

三、实训资源配置对比

学校实训中心按照“教学工场+创新工坊”理念建设,设备配置达到智能制造初级标准。

实训类别 设备数量 生均台套比 智能化覆盖率
数控加工设备 85台 1:6 78%(含10条FMS柔性线)
检测仪器 42套 1:10 65%(三坐标测量机等)
虚拟仿真系统 3套 - 100%(VR/AR加工模拟)
创新工作室 6间 - -(配备3D打印/激光切割)

四、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学校构建了“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双轨协同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 深度合作企业:中车眉山车辆厂、海尔智能工厂、成都航空产业园等12家单位
  • 定制化培养:设立“中船重工班”“西门子智造班”,年定向输送80人
  • 资源共享:企业提供价值2000万元设备,学校派遣教师参与企业技改项目
  • 双导师制:每个订单班配备1名企业工程师+1名学校骨干教师

五、学生技能竞赛成果

近三年该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奖项数量持续增长。

赛事级别 获奖数量 获奖率 典型奖项
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12项 23% 数控铣床加工一等奖、智能制造单元二等奖
四川省职业技能大赛 35项 45% 多轴加工技术金奖、CAD/CAM应用银奖
行业专项竞赛 28项 38% 中国模具设计大赛二等奖、智能制造创新赛优胜奖

六、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该专业毕业生呈现“高对口率、高起薪、强发展”的就业特征,区域经济贡献显著。

统计维度 2022届 2021届 2020届
就业率 98.2% 96.5% 94.8%
专业对口率 89.7% 85.3% 81.2%
平均起薪 5820元 5560元 5280元
就业区域分布 成渝经济区78%、长三角15%、珠三角7% 成渝经济区75%、长三角18%、珠三角7% 成渝经济区72%、长三角20%、珠三角8%

七、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

学校在数控专业领域持续推进“三教改革”,形成多项标志性成果。

  • 教材建设:开发《智能制造单元集成》《数控设备维护实务》等6本活页式教材
  • 教法创新:推广“任务驱动六步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教学模式
  • 资源库建设:建成西南地区首个数控加工AR教学资源平台,收录典型案例56个
  • 科研转化:完成“薄壁件加工振动抑制技术”等4项企业委托课题,产生经济效益300万元

眉	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数控

该专业已成为区域数控技术领域的人才供给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

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通过系统性的课程重构、深度产教融合和持续的教学创新,构建了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双师双能”的师资培育机制以及“岗课融通”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区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课程渗透,完善“X”证书制度试点,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技术含量与创新维度。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