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阆中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地阆中古城。学院以“传承文化、创新旅游”为办学理念,依托阆中深厚的三国文化、春节文化及红色文化底蕴,构建了以文化旅游为核心,涵盖艺术、管理、教育等多领域的专业体系。作为川东北地区首个文旅特色高职院校,其发展定位与地方经济高度融合,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具有文化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占地面积约5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非遗传承中心、智慧旅游实训馆等特色设施。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达35%,并聘请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担任兼职教授。目前开设文化创意与策划、旅游管理、文物修复与保护等15个专业,其中“蜀道文化研学旅行”专业群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学院通过承办国际文化旅游论坛、开展“阆苑工匠”培训计划,逐步成为区域文旅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始建于2019年,由原阆中师范学校转型而来,2020年正式招生。作为四川省“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的文旅类高校,其核心定位为“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产业,打造西部文化旅游职业教育高地”。
关键指标 | 数值 |
---|---|
建校时间 | 2019年(前身可追溯至1956年) |
主管部门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
办学性质 | 公办高职 |
骨干专业覆盖率 | 85%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构建“文化+旅游+数字”三位一体专业集群,重点专业包括:
- 旅游管理(省级一流专业)
- 文物修复与保护(对接故宫博物院共建实训基地)
- 数字文旅技术(虚拟现实场景开发方向)
- 蜀道文化研学旅行(全国首创专业)
院校名称 | 文旅类专业占比 | 非遗相关课程数 | 校企合作企业数 |
---|---|---|---|
阆中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 92% | 23门 | 47家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78% | 15门 | 63家 |
桂林旅游学院 | 89% | 18门 | 32家 |
三、师资结构与科研能力
现有教职工28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包含: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人
- 文旅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入选者5人
- 企业高管兼职导师12人
院校 | 师生比 | 教授占比 | 横向课题经费(万元) |
---|---|---|---|
阆中文旅职院 | 1:18 | 18% | 320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1:22 | 12% | 180 |
威海职业学院 | 1:16 | 25% | 560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资源
投入2.3亿元建设三大实训中心:
- 古建筑营造实训中心(1:1复刻清代宗祠)
- 非遗数字化保护实验室(XR技术应用)
- 智慧景区运维平台(接入阆中古城实时数据)
五、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94.7%,其中:
- 文旅行业对口就业率81%
- 自主创业比例5.3%(民宿、文创产品领域)
- 专升本录取率18%
六、文化传承创新实践
建立“閬韵”文化品牌,开展:
- 川北皮影数字博物馆建设
- 春节文化国际推广项目(与海外孔子学院合作)
- 传统建筑彩绘技艺现代应用研究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意大利佩鲁贾艺术学院共建“中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
- 壁画修复技术联合培养项目
- 年度国际文旅教育论坛
- 学生赴日参与茶道文化研修项目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机遇
当前面临数字文旅人才标准滞后、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但依托:
- 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产业升级需求
- 蜀道申遗带来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缺口
-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政策红利
未来,学院需强化“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化与腾讯、华侨城等企业的订单班合作,同时加强巴蜀文化外译能力建设,方能在文旅职教赛道中实现差异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