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川东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强化校企合作,逐步形成“技能+素养”双轮驱动的育人模式。学校现开设电子技术、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8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2.5%,2023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提升至94.7%,较五年前增长18.2个百分点。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累计投入1.2亿元建成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现代农业双创基地等标志性项目,实训设备总值突破8000万元。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3%,较2020年提升15.6%,形成“企业技术骨干+高校教授”的复合型教学团队。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指标
四川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85年,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截至2023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5860人,较2020年增长23.4%。教职工总数31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1.7%,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28.9%。
指标类别 | 2023年数据 | 2020年数据 | 增长率 |
---|---|---|---|
在校生规模 | 5860人 | 4750人 | 23.4% |
实训设备总值 | 8320万元 | 5600万元 | 48.6% |
企业合作项目 | 47项 | 29项 | 62.1% |
二、专业建设动态
学校构建“智能制造+现代服务”双主线专业体系,2023年新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直播两个新兴专业。现有省级示范专业3个,市级重点专业5个,形成“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文旅商贸”三大专业集群。
专业集群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就业岗位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 | 比亚迪、京东方 | 设备运维、智能产线管理 |
现代农业 | 园艺技术、农产品加工 | 通威集团、柠檬产业园 | 农业技术指导、电商运营 |
文旅商贸 | 旅游服务、数字媒体 | 华侨城、抖音电商 | 景区管理、新媒体营销 |
三、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通过实施“双百工程”(百名企业技师进课堂、百名教师下企业),构建“理论+实践”双轨制教学团队。2023年引进行业领军人才8人,选派45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参加职业教育研修,形成“专业带头人+技能大师+青年骨干”三级梯队。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较2020年变化 |
---|---|---|---|
正高级职称 | 23 | 7.4% | +15人 |
双师型教师 | 244 | 78.3% | +23.8% |
企业兼职教师 | 67 | 21.5% | +12.2% |
四、产教融合实践创新
学校与资阳市高新区共建“园校一体”实训基地,引入通威太阳能、港青食品等企业设立“厂中校”。2023年完成产学研项目27个,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300万元,学生参与真实生产项目达1.2万人次。
五、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推行“1+X”证书制度,2023年毕业生人均获取职业技能证书2.3本,其中高压电工、电子商务师等稀缺证书通过率达89%。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47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
六、就业与升学双通道建设
构建“就业+升学”立体化发展路径,2023届毕业生升学率达48.6%(本科上线率17.3%),直接就业学生平均起薪4280元/月,较区域平均水平高18%。与成都工业学院等高校共建“3+2”贯通培养项目5个。
七、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3000人次,为安岳柠檬、蚕桑等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建成“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年非学历培训量突破1.5万人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
八、数字化转型进展
投入58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系统,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课程12门,建成5G+工业互联网实训平台。2023年线上资源库访问量突破50万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达标率92%。
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发展,四川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已形成“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融入创新链”的办学格局。未来需在国际化合作、技术创新服务等领域持续突破,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