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泸州医学院附属卫校(泸州医附卫校)

泸州医学院附属卫校(泸州医附卫校)

泸州医学院附属卫校(现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作为四川省内历史悠久的医学类中等专业学校,依托西南医科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以护理、药剂等医学类专业为核心的办学体系。学校以“厚德博学,笃行致远”为校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附属医院实习、校企合作等模式培养实用型医疗人才。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尤其在川南地区医疗卫生系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拥有模拟病房、急救实训中心等专业化教学场景,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40%,形成“双师型”教学特色。然而,随着医学教育层次提升和行业竞争加剧,学校在生源质量、设施升级等方面面临一定挑战。

泸	州医学院附属卫校

一、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以医学类学科为主干,涵盖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等核心专业,同时开设康复技术、口腔修复等特色方向。课程体系采用“基础+专项+实训”三段式结构,强化临床技能培养。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实训占比对口就业方向
护理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40%各级医院护理岗位
药剂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35%制药企业、药房调剂
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生化检验技术30%医院检验科、第三方检测机构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通过附属医院医师兼职授课、行业专家讲座等方式构建多元化师资网络。

类别人数占比代表教师资质
专任教师126100%硕士以上学历78人
医院兼职教师45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
企业导师22医药行业资深从业者

三、实践教学与设施建设

学校建有总面积约8000㎡的实训中心,包含模拟手术室、ICU病房等场景,配备心肺复苏模拟人、静脉穿刺训练仪等先进设备。与泸州市三甲医院共建12个临床教学基地。

设施类型数量单台价值应用场景
智能心肺复苏模拟人30台2.5万元急救实训考核
高仿真静脉穿刺模型50套1.8万元护理操作训练
虚拟腹腔镜手术系统5套15万元外科教学演示

四、就业质量与行业对接

近三年毕业生进入三级医院的占比达52%,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率38%,医药企业录用10%。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建立优先招聘通道。

年份就业率三甲医院占比平均起薪
202194.2%49%3800元/月
202292.5%52%4000元/月
202391.8%55%4200元/月

五、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

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推行“6S”宿舍标准。设立护理礼仪队、急救技能社等12个专业社团,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覆盖80%在校生。

管理措施实施效果学生评价
晨间护理实训操作规范度提升27%增强职业认同感
图书借阅制度人均年借书量12本拓展医学知识面
心理辅导站咨询覆盖率83%缓解学业压力

六、行业竞争优势分析

相较于省内其他卫校,该校依托本科院校资源,在师资共享、升学通道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实训设备更新频率、国际化合作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对比维度泸州医学院附属卫校A市卫生学校B省医科院卫校
本科升学率78%52%65%
实训设备价值3800万元2500万元3200万元
国际合作项目2项5项3项

七、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当前面临医学教育层次提升带来的中职生存压力、川渝地区医疗机构缩编导致的就业竞争加剧等问题。计划通过加强老年护理等特色专业建设、深化“1+X”证书试点改革寻求突破。

挑战类型具体表现应对措施
学历层次竞争高职院校扩招挤压生源推进“3+2”中高职衔接
技术迭代压力智慧医疗普及速度快增设数字医疗课程模块
区域竞争加剧周边同类学校同质化严重打造老年照护特色品牌

八、社会服务与行业贡献

学校年均开展卫生健康培训3000人次,参与社区义诊服务超百场。疫情期间向医疗机构输送实习生286名,承担核酸检测等应急工作。

服务项目年度次数覆盖人群社会反响
乡村医生培训8期560人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急救知识普及15场2300人获市级优秀项目称号
医疗器械捐赠3次8个乡镇卫生院改善基层医疗条件

泸州医学院附属卫校凭借深厚的医学教育底蕴和产教融合优势,在川南地区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其“理论-实训-就业”三位一体模式有效衔接行业需求,但需在专业创新、技术应用等领域持续发力。未来通过深化医教协同、拓展智慧医疗教育,有望在医疗产业升级中巩固区域领先地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