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山职业学校是一所立足峨眉山市、辐射川南地区的综合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依托峨眉山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以旅游服务、现代农业为核心的特色专业体系。学校始建于1983年,2018年整体迁入新校区后办学条件显著提升,现为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联动"的办学模式,学校构建了"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保障"的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8%,在川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峨眉山职业学校占地180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300余人,教职工286人。校园规划采用"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三区分离设计,建有智慧教室68间、专业实训室56个,其中旅游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指标项 | 峨眉山职业学校 | 四川同类中职均值 |
---|---|---|
生均教学设备值 | 1.8万元 | 1.2万元 |
实训工位比 | 1:1.2 | 1:0.8 |
数字化校园覆盖率 | 92% | 78%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形成"旅游+农业"双轮驱动的专业格局,开设茶艺与茶文化、景区服务与管理等8个特色专业。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的课程体系,开发《峨眉山茶艺》《川菜名菜制作》等12门校本教材。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导游实务、研学旅行设计、民宿运营 | 导游资格证、研学导师证 |
现代农业技术 | 茶叶审评与营销、智能温室控制、农产品电商 | 茶艺师证、农艺工证 |
机械加工技术 | 数控编程、3D打印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 数控车工证、CAD绘图员证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企业实践、高校进修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现有"峨眉工匠"教学名师12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建立"固定岗+弹性岗"用人机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师资结构 | 专任教师 | 兼职教师 |
---|---|---|
高级职称占比 | 38% | 22% |
硕士以上学历 | 26% | 15% |
双师型教师 | 82% | 45%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季节分段式"教学模式,旅游专业冬季开展景区顶岗实习,农业专业春季深入茶园实训。与蜀旅集团共建"峨眉雪芽订单班",实行"1.5+1.5"学制,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五、产教融合实践
牵头组建峨眉山文旅职业教育联盟,与23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其中峨眉记忆文创工坊年产值超800万元。近五年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7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9项。
六、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体系,与四川旅游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展"3+2"培养项目。设立"专升本"专项辅导班,2023年对口升学录取率较五年前提升22个百分点。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次,开发《乡村旅游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5项。承办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届,其茶艺赛项已成为省级品牌赛事。
八、国际化办学探索
与泰国清迈职业学院开展"中文+茶艺"跨国培训项目,接收老挝留学生12名。开发国际版《中国茶文化》在线课程,被纳入海外"孔子课堂"教学资源库。
经过多年发展,峨眉山职业学校已形成鲜明的"山水育人、产教共生"办学特色。其"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精准定位、"教学做创"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及"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学校正加速向"全国优质中职学校"目标迈进,持续为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