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攀枝花米易华森职业技术学院(米易华森职院)

攀枝花米易华森职业技术学院(米易华森职院)

攀枝花米易华森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唯一一所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需求,形成了以现代农业、康养护理、智能制造为特色的专业体系。学院创办于2018年,占地500亩,现有在校生规模约4000人,开设22个高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作为川滇交界地区的职业教育机构,其发展既受益于成渝经济圈辐射效应,也面临区域经济结构单一、人才流失等挑战。近年来,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实训基地等举措,逐步探索出"农业+康养+工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师资结构、科研能力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攀	枝花米易华森职业技术学院

一、办学定位与区域适配性分析

学院锚定"服务西南地区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办学目标,专业设置紧密对接攀枝花"钒钛之都"和"阳光花城"战略定位。通过建立芒果种植、康养护理等特色专业群,形成与区域经济的高度耦合。

核心指标攀枝花米易华森职院四川同类院校均值
农林类专业占比38%25%
本地就业率67%52%
政校企合作项目数42项28项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特色

构建"芒果学院""康养学院"等产业学院,开发"岗位导向+证书融通"课程模块。例如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设置植保无人机操作、农产品电商运营等实务课程,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专业类别重点建设专业数实训室配置率1+X证书覆盖率
现代农业类5100%85%
康养护理类490%78%
智能制造类380%65%

三、师资队伍结构性特征

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技能认证等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但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偏低,行业领军人才引进仍需突破。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企业实践时长(月/年)
正高职称189%2.5
副高职称4221%3.2
企业兼职教师6532%6.8

四、学生发展质量多维评估

建立"技能竞赛+双创孵化+升学就业"三维培养体系,近三届毕业生获省级以上奖项127项,专升本率保持在28%左右,但横向比较仍显竞争力不足。

评价维度本校数据全省高职均值
毕业三年平均薪资4820元5310元
雇主满意度89%85%
专业对口率76%69%

五、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与攀钢集团、米易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建"厂中校""田中校",开发《钒钛加工技术》《阳光康养服务规范》等特色教材,形成"季节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合作类型合作企业数年接收实习量联合研发成果
订单培养18家320人/年12项
实训基地9个--
技术服务7家-6项专利

六、校园文化建设成效

打造"耕读文化"品牌,建设农耕文化长廊、非遗工坊等育人载体,将彝族刺绣、傈僳族民歌等民族技艺融入美育课程,形成"一院一品"文化格局。

文化项目参与学生数获奖情况社会影响
农耕文化节1500+省级优秀社团央视报道2次
民族技艺工坊320-年创收80万元
阳光体育联赛2800+市级冠军3次-

七、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

当前面临三大矛盾:专业集群化发展与师资碎片化供给的矛盾、实训设备更新需求与资金筹措难度的矛盾、区位优势凸显与高端要素集聚不足的矛盾。建议通过"引企入教"完善协同机制,争取专项债券支持实训基地建设,搭建区域职教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八、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发挥"三农"服务优势,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3000人次,承接县域农业技术推广项目12项。未来可深化"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双轮驱动,建设川滇黔结合部乡村振兴培训中心。

该学院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样本,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成效显著。但需在师资结构优化、科研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东西部协作,有望成为西南地区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