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立足成渝经济圈、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的特色高职院校。学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办学理念,紧密围绕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产业链需求设置专业,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育人模式。作为四川省内少数以“环境科技”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其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高度匹配,尤其在水处理、固废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学院依托资阳市“成渝双城经济圈”区位优势,与周边环保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近年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在环保行业形成良好口碑。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资阳市环境保护职业培训中心,2019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明确为“服务生态环境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覆盖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
时间节点 | 发展历程 |
---|---|
1985-2018年 | 以环保职业培训为主,累计培养技术人员超1.2万人 |
2019年至今 | 升格高职后新增环境大数据、生态修复等6个专业 |
二、学科专业布局
学院构建了“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专业链,现有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等8个核心专业。其中,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实训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
环境监测类 | 环境监测技术 | 中检集团、四川环科院 |
污染治理类 | 水处理技术 | 北控水务、碧水源 |
生态修复类 | 生态修复技术 | 蒙草生态、亿利集团 |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能力
学院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企业实践经历。现有专任教师18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拥有环境工程师、注册环保师等职业资格教师达60%。近3年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7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5篇。
指标类型 | 数值 |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62% |
横向课题经费(万元) | 385 |
专利授权量(项) | 17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体系
学院建有环境监测实训中心、水处理模拟车间等12个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与23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点,推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月薪平均达4500元。
实训类型 | 设备价值(万元) | 合作企业数量 |
---|---|---|
环境监测实训 | 1200 | 15家检测机构 |
水处理实训 | 2500 | 8家水务公司 |
固废处理实训 | 1800 | 6家环保企业 |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院创新“订单班+产业学院”模式,与北控水务共建“水处理产业学院”,与中检集团联合开设“环境监测订单班”。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达70%,近三年为企业定制培养技术骨干427人。
- 与碧水源合作开发《膜处理技术》核心课程
- 为蒙草生态输送生态修复专业人才96名
- 联合四川环科院建立“环境大数据分析中心”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96.8%,对口就业率89%。主要就业方向为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环保工程公司。毕业生起薪平均5200元/月,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就业指标 | 数据表现 |
---|---|
国企就业比例 | 41% |
专升本率 | 18% |
创业率 | 5.3% |
七、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院年均开展环保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120余项。参与资阳市“沱江流域治理”项目,完成水质监测方案设计28个,助力当地水环境质量提升15%。
- 为雁江区工业园区提供污染源普查服务
- 承接安岳县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指导
- 联合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专题研究
八、挑战与发展前景
当前面临专业数字化转型压力,环境大数据、智慧环保等新兴领域人才培养需加速。未来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数字环保实训基地”,预计新增人工智能+环境技术专业群,服务“双碳”战略目标。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环境类专业体系。其“校企深度绑定”的育人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环保技术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推进,学院有望成为西南地区生态环境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