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南充师范学校全名(南充师范校名全称)

南充师范学校作为川东北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学府,其名称演变与区域教育发展紧密相连。该校始建于1932年,历经多次更名与建制调整,现为经教育部备案的公办中等师范学校,承担着培养基础文理师资的核心职能。从“南充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到“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其名称变迁折射出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发展脉络,尤其在中等师范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型过程中,该校通过保留师范特色、拓展办学层次,形成了“基础文理+艺术教育”双核驱动的办学模式。当前,学校全称为“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隶属于南充市教育局直接管理,与“南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形成中高职衔接体系,共同服务于区域教师队伍建设。

南	充师范学校全名

历史沿革与名称变迁

学校名称历经四次重大调整,每次变更均对应教育体制变革需求:

时期校名全称隶属关系办学性质
1932-1950南充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南充县政府初级师范
1951-1966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四川省教厅中等师范
1978-2000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省地共管重点中师
2001-至今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南充市教育局标准化中师

名称稳定性体现办学定位的延续性,2001年后固定为现名,凸显省级标准化师范教育基地的定位。

办学层次与资质认证

项目具体内容
学历教育层级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高中起点三年制中专
重点专业认证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获省级示范专业认定
师资培养资质具备小学教师资格免试认证资格
继续教育功能承担国培计划、校长岗位培训等项目

通过“3+2”贯通培养模式,构建从中职到高职的一体化师资培养体系,近五年年均输送基础教育人才超800人。

地理区位与校区布局

校区地址占地面积主要功能
校本部顺庆区西华路120亩行政中心/基础教育
龙门校区高坪区龙门镇80亩艺术教育/实训基地
潆溪校区顺庆区潆溪街道60亩继续教育/实习幼儿园

三校区形成“理论教学-艺术实践-幼教实训”空间分工,其中校本部保留民国时期建筑群,兼具文物保护与教学使用双重价值。

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

构建“4+2”核心专业群,重点建设领域包括:

  • 基础文理类: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
  • 艺术特长类: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
  • 教育技术类: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
  • 特色拓展类:学前教育(双语方向)、书法教育

实行“宽基础+强技能”培养模式,前两年完成通识教育后分流培养,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

师资队伍与科研成果

类别数量占比代表成果
正高级职称38人25%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双师型教师76人48%开发校本教材12部
硕士及以上112人70%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
特级教师15人9.5%主持省级课题8项

形成“教学名师+行业专家”双导师制,近三年横向课题经费年均增长15%,在川东北基础教育研究方面具有区域影响力。

学生规模与就业质量

指标2023年数据五年平均增长率
全日制在校生4320人+3.2%
年度招生数1080人-1.8%
初次就业率94.7%持平
对口就业率88.3%+2.1%
专升本比例23.1%+4.5%

就业覆盖川渝地区83个县(区),基层教育单位留任率达76%,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

校园文化与特色项目

通过“三维育人”体系强化师范生职业素养:

  • 红色传承:依托张澜故居等红色资源开展师德教育
  • 艺术浸润:组建“嘉陵江”合唱团、书法研习社等社团

特色项目“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累计输送紧缺学科教师600余名,服务贫困山区教育脱贫攻坚。

虽以本土办学为主,但已建立:

  • 与泰国清迈大学互派留学生项目
  • 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官员研修班
  • 引进新加坡蒙特梭利幼儿教育认证体系

年均国际交流学生30余人,开发《国际基础教育比较》等双语课程,拓宽师范生跨文化视野。

作为百年师范传承的见证者,南充师范学校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中持续发挥骨干作用。其“全科型+特长型”培养模式既保持传统师范教育优势,又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面对中等师范学校转型压力,该校通过强化艺术教育特色、深化校企合作(如与南充一中等名校共建实训基地),探索出差异化发展路径。未来需在产教融合深度、本科层次突破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巩固区域基础教育人才供给第一梯队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4206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6757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