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新建(内江职院新校区)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新建(内江职院新校区)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新建项目是四川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内江市通过新建职院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不仅填补了本地高职教育短板,更通过产教融合模式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项目规划立足“技能强国”战略,整合川南地区职业教育资源,重点布局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新兴专业群,旨在打造集教学、实训、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职教高地。新建校区占地面积1200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设计在校生规模1.2万人,其建设标准对标国家“双高计划”要求,配备智能实训中心、产业学院集群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标志着川南职业教育迈入提质培优新阶段。

内	江职业技术学院新建

一、地理区位与战略布局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选址于内江高新区智慧科技城内,地处成渝1小时经济圈核心地带。该区域汇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天然土壤。

对比维度 内江职院新校区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占地面积(亩) 1200 1100 980
产业匹配度 智能制造、电子信息 酿酒产业、化工技术 新能源、智能终端
区域辐射能力 川南经济区核心节点 川南黔北交界带 川滇结合部

相较于周边院校,内江职院通过“专业群+产业园”双核驱动模式,深度融入成渝地区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万亿级产业链。其区位优势体现在:距离内江高铁站8公里,毗邻成自宜高铁枢纽;与内江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依托沱江航运枢纽构建川南物流人才培养中心。

二、学科专业体系建设

新校区构建“智能制造+现代服务”双轮驱动专业体系,重点建设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8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通过“撤并老旧专业、新增紧缺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形成紧密对接区域产业的学科矩阵。

专业类别 重点专业 实训设备价值(万元) 合作企业
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 6800 巨腾国际、明泰电子
数字经济 大数据与会计、跨境电商 3200 阿里巴巴(内江)、腾讯云
现代农业 智慧农业装备、农产品电商 1500 威远黄辣丁产业园

专业建设突出“岗课赛证”融通特色,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标准,开发X证书试点项目12个。与华为共建ICT学院,与比亚迪联合培养“雏鹰计划”学员,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价值耦合。

三、师资队伍重构方案

实施“双百工程”人才计划,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构建混编师资队伍。建立“专业带头人负责制”,每个专业群配备1名教授级领军人才和3-5名企业技术总监。

师资类型 内江职院现状 行业标杆对比 提升目标
教授/副教授占比 28% 浙江机电职院45% 35%
双师型教师 65% 淄博职院78% 75%
企业兼职教师 92人 无锡职院150人 150人

创新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学分制”,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学年累计完成40天企业实践。与川威集团共建教师工作站,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近三年教师获授权专利数量增长300%。

四、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按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建设全覆盖5G网络,部署物联网设备2000余个,实现教学空间智能化感知。重点打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开发AR/VR实训课程资源包。

建设项目 技术参数 应用场景 预期效益
工业互联网平台 支持300台设备接入 智能制造实训 降低40%设备故障率
AI教学质量监测系统 课堂行为识别准确率95% 教学督导评估 提升20%教研效率
数字孪生工厂 1:1还原生产线 实训教学/技能竞赛 缩短60%岗位适应期

建设成效显著:建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3门,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56个,疫情期间保障1.2万人次在线学习。与华为合作搭建鲲鹏计算平台,算力达到2PFLOPS,居省内高职院校前列。

五、产教融合创新机制

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川南职业教育集团,吸纳成员单位87家。创新“股权共持、利益共享”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与上市公司共建产业学院。

合作模式 典型案例 资金投入(万元) 年度效益
厂中校 与明泰电子共建SMT实训线 企业投入1200万设备 年培养技术人才300人
订单班 吉利汽车“成蝶计划” 设立奖学金200万/年 就业对口率98%
研发中心 与川威集团共建绿色冶金实验室 省市科研经费350万 产生发明专利12项

实践证明,产教融合使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降低25%,学生顶岗实习补贴提高40%。与内江经开区联合开展“园区送教”项目,年培训企业员工超5000人次。

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构建“创客空间-孵化器-产业园”三级培育链条,建设1200㎡的创新创业中心。实施“专业+创业”双导师制,聘请30名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

培育阶段 支持措施 成功案例 转化成果
创意萌发 每月创业沙龙/路演活动 “农联e家”电商平台 获省级金奖
企业孵化 提供20-50万风投资金 智控机器人公司 年产值突破800万
产业加速 对接产业园区优惠政策 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项目 入驻高新园区准独角兽企业

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奖项17项,孵化科技型企业23家,带动就业400余人。与内江市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入驻率达95%,毕业三年内创业存活率超行业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七、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发挥“成渝双城”区位优势,构建“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双轨服务体系。重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役军人技能提升等专项计划。

服务项目 年培训量 社会效益 政府购买金额(万元)
企业新型学徒制 3000人次 提升技能等级率85% 580
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 1500人次 带动6个乡镇产业升级 320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8000人次/年 覆盖20个职业工种 120

特别在应急领域发挥作用,疫情期间开发“线上+线下”培训包,为56家企业提供复工复产技术指导。与应急管理局共建安全实训基地,年培训高危行业人员超2000人次。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新要求,内江职院需破解三大发展瓶颈:一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压力,二是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建设,三是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

挑战领域 具体问题 应对策略 阶段目标
资金筹措 实训设备迭代资金缺口3亿元 发行职业教育专项债券 三年内完成智慧车间升级
校企合作 企业参与深度不足 推行“校中厂”产权共有模式 新增5个股份制产业学院
国际交流 境外合作院校仅8所 加入“一带一路”职教联盟 实现留学生规模破百

通过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争取到2.3亿元省级“双高计划”专项资金。与德国埃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双元制”试点,联合开发IHK认证课程。预计到2025年,实现国际合作项目全覆盖重点专业群。

发展展望: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新建工程通过系统化布局,已初步建成川南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未来需持续深化“三教改革”,强化关键领域创新突破:在专业建设上对接“卡脖子”技术清单,打造芯片封装、工业软件等特色专业;在服务能级上构建“技能天府”公共实训基地,年开展社会化培训突破5万人次;在数字转型方面建设职业教育大数据中心,实现教学过程全链条数字化。通过“立地式”发展路径,必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谱写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江篇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