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崇州市职高(崇州职高)

崇州市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崇州职高”)作为成都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实践教学等举措,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学校以“立足产业、服务区域、对接市场”为办学定位,紧密围绕崇州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构建了涵盖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电子信息、商贸旅游等领域的专业体系。现有在校学生规模超3000人,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本地企业吸纳毕业生比例达60%,彰显其服务地方经济的核心价值。

崇	州市职高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通过“内培外引”策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提升至38%,企业兼职教师年授课量超800课时。实训条件方面,累计投入5000万元建设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实训中心,设备总数突破3000台套,生均实训工位比达到1:1.2。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与京东方、川发展控股等企业共建的“订单班”覆盖率已超过在校生总数的40%,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精准培养。

然而,学校在专业集群化发展、数字化转型速度、横向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例如,省级示范专业仅占专业总数的25%,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于同类院校,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学校能否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基础概况与办学定位

学校概况与核心指标

指标项 数据详情
建校时间 1987年(36年办学历史)
校园面积 120亩(含实训基地45亩)
在校生规模 3215人(2023年数据)
专业总数 18个(含省级重点专业3个)
教职工人数 21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2%)

学校锚定“培养天府工匠,服务县域经济”目标,形成“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三足鼎立的专业架构。其中,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深度融入崇州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建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捷普科技等企业建立“厂中校”培养模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则对接街子古镇文旅产业需求。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重点专业建设成效对比

专业名称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市级骨干专业 校级特色专业
现代农业技术 √(2018年认定)
数控技术应用 √(2021年认定)
电子商务 √(直播电商方向)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引入1+X证书制度,建成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智能网联汽车检测等8个证书培训点。但对比发达地区职教标准,课程数字化改造进度滞后,仅有35%的专业课程配备虚拟仿真教学资源。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双师型教师结构分析

职称等级 人数 占比
正高级教师 8 3.7%
副高级教师 42 19.5%
中级职称 95 44.2%
初级职称 70 32.6%

教师队伍呈现“金字塔型”结构,但正高级职称比例显著低于全省中职校平均水平(5.2%)。企业兼职教师库储备量达120人,但行业领军人物参与度不足,技术能手型导师仅占兼职教师总数的18%。教学资源方面,校本教材开发数量达45本,但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四、实训条件与产教融合

实训基地建设对比

实训类型 设备总值 工位数量 合作企业数量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1800万元 320个 12家
现代农业实训园 800万元 150个 9家
电子商务实训室 350万元 180个 7家

学校构建“教学工厂+田间课堂+电商直播间”三位一体实训体系,但设备更新周期平均达5.2年,部分精密机床服役年限超过折旧标准。产教融合方面,与成都明珠家具、杨氏果业等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车间”6个,但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完全打通,企业参与深度参差不齐。

五、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

指标维度 2023届数据 2022届对比
初次就业率 96.2% 94.8%
本地就业占比 62% 59%
对口就业率 78% 75%
平均起薪 3850元/月 3620元/月

就业数据显示质量持续提升,但存在结构性矛盾:机械加工类专业对口率达89%,而电子商务专业仅为67%。升学渠道方面,单招本科上线率维持在12%左右,显著低于成都市职教高考平均18%的水平,暴露文化课教学短板。

六、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社会培训成果统计

培训类型 年培训量 取证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1200人次 82%
企业职工技能提升 850人次 78%
社区教育服务 600人次 -

学校年均开展各类培训超3000人次,但高端培训项目占比不足40%,服务半径局限于崇州及周边区县。技术研发方面,近两年完成横向课题7项,产生经济效益120万元,但成果转化率低于全省职教系统平均水平。

七、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关键制约因素分析

  • 专业集群化程度低:18个专业中关联度超过60%的集群仅2个,资源分散严重
  • 数字化转型滞后:智慧校园建设进度较规划延迟1.5年,仅完成基础网络升级
  • 区域协作机制薄弱:与大邑、邛崃等同类型职高校际合作项目为零,资源共享未落地
  • 激励机制待完善:教师横向课题收益分配仍执行旧规,制约社会服务积极性

突破路径需聚焦“三个转型”: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建设现代农业装备、智能家居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年内完成10门精品课录制;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筹建成都西部职教联盟崇州分中心。

八、未来展望与发展目标

到2025年,学校计划实现“五个提升”:在校生规模突破4000人,省级重点专业增至5个,企业兼职教师比例提升至30%,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突破70%,社会培训收入年增长15%。通过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园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力争进入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第一方阵。

崇州职高的发展历程印证了县域职教与区域经济共生共荣的必然规律。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需以专业集群建设为突破口,以数字化转型为加速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持续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适配度和贡献度。唯有坚持“扎根地方、深耕产教、特色发展”的道路,方能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浪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4371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872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