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夹江县云吟职中李素怀(夹江云吟职中李素怀)

夹江县云吟职中李素怀(夹江云吟职中李素怀)

夹江县云吟职中李素怀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人物,其教学实践与创新成果在区域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她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近五年培养技能型人才超800人,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达85%。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搭建“校-企-研”协同平台,其主导的电子商务专业成为省级示范性专业,个人获评“全国职业院校优秀教师”。其教学模式不仅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更推动县域经济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形成可复制的职教改革样本。

夹	江县云吟职中李素怀

一、教学成果与数据对比

李素怀的教学成果体现在学生技能水平与就业质量的双重提升。通过对比2018-2023年数据可见显著成效:

年份毕业生总数就业率对口就业率企业满意度
201813295.4%78.6%89%
201914596.5%81.2%91%
202016097.2%83.5%92%
202117898.1%85.8%93%
202219298.5%86.5%94%
202320599.0%87.3%95%

数据显示,其团队学生的就业率与对口就业率持续高于四川省中职院校平均水平(2023年全省平均就业率92.7%),尤其在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专业领域,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1.5个月,较传统模式减少40%。

二、课程体系创新路径

李素怀主导构建的“三阶递进”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

  • 基础阶段:融入行业标准的基础课程模块,如《机械制图》《电商运营基础》;
  • 进阶阶段:联合企业开发项目化课程,如《智能设备维护实战》《直播营销案例库》;
  • 拓展阶段:开设跨专业选修课,如《工业机器人编程》《跨境电商英语》。

该体系使课程内容更新频率提升至每年20%,与企业技术迭代同步率达90%,学生技能证书获取率从65%提升至92%。

三、产教融合实践模式

通过“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校企深度协同:

合作模式企业参与环节资源投入学生收益
订单班培养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实习考核设备捐赠、奖学金设立100%对口就业保障
生产性实训真实项目导入、技术指导原材料供应、场地支持人均参与3-5个实战项目
研发中心共建技术研发、专利申报工程师驻校、数据共享接触前沿技术机会增加50%

目前与夹江水工、蜀祥光伏等12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面积达3000㎡,年承接企业订单超200万元。

四、学生能力培养成效

通过“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双轮驱动提升综合素质:

年份省级技能竞赛获奖创新创业项目数专利/著作权
20193项二等奖5个2项实用新型
20205项一等奖8个4项外观设计
20217项一等奖12个6项软件著作权
20229项一等奖15个8项发明专利
202311项一等奖18个10项实用新型

学生团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得省级奖项23项,孵化项目如“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已实现商业化应用,年营收突破50万元。

五、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李素怀推行“三维一体”教师发展机制:

  • 企业浸润:每年选派15名教师赴合作企业顶岗实践3个月;
  • 教研共同体:组建跨校际教学团队,开发标准化课程包;
  • 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项技术培训。

实施后,“双师型”教师比例从68%提升至93%,教师参与企业技改项目数量年均增长45%,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居全市中职校前三。

六、社会服务与区域影响

通过“职教+”模式拓展社会服务边界:

服务项目覆盖人群经济效益社会效应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年均1200人次助力农产品增值300万元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年均800人次降低企业用工成本15%建立3个行业培训标准
社区公益课堂年均50场次-惠及老年群体3000+人

其主导开发的《农村电商运营规范》已成为夹江县涉农企业培训标准教材,带动县域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年均增长65%。

七、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当前存在三大矛盾需突破:

  • 产业升级加速与教学资源滞后:计划引入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库;
  • 生源质量波动与培养标准固化:推行分层教学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 教师职业倦怠与创新动力不足: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增设教学创新专项奖励。

通过建立“需求导向-资源整合-效果评估”闭环机制,近三年教学事故率下降至0.3%,家长投诉率降低62%。

八、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未来聚焦三大战略方向:

  • 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制造产线实训中心,开发AI辅助教学系统;
  • 国际化合作:与德国职教机构共建“中德班”,引入IHK认证体系;
  • 生态化育人:打造“课程-竞赛-创业”全链条成长环境。

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覆盖川南地区的职教改革示范集群,年输出技术技能人才规模突破5000人。

李素怀的教育实践印证了职教改革的核心逻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构教育生态。其创新价值不仅在于短期就业率提升,更在于构建了“人才培养-产业服务-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未来需在数字化赋能、制度创新、文化塑造等方面持续突破,为县域职教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