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荥经职业高级中学作为雅安市荥经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长期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办学特色,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旅游服务与管理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近年来,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与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85%,本地产业人才供给贡献率显著提升。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建有茶艺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等现代化教学场所,实训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2%,并聘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尽管办学成果显著,但受限于地理位置和县域经济规模,学校在优质生源吸引、高端产业对接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突破区域限制实现资源整合。
一、办学定位与核心优势
学校立足荥经县“文旅强县”发展战略,聚焦川西地区特色产业需求,形成“农业+文旅+电商”三位一体的专业布局。通过“校中企、企中校”模式,与蒙顶山茶业、蜀西文旅集团等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
核心指标 | 数据表现 | 区域对比 |
---|---|---|
重点专业覆盖率 | 60%(省级重点专业) | 高于川西地区中职校均值40% |
校企合作企业数 | 38家(含上市公司2家) | 县域中职校首位 |
实训设备总值 | 3200万元 | 达国家中职校高标准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集群+岗位定制”三级课程体系,开发《荥经黑砂器制作工艺》《川西民宿运营实务》等12门本土化教材。重点专业如茶叶生产与加工,课程涵盖种植管理、精制加工、审评营销全流程,并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开设“3+2”贯通培养班。
专业类别 | 骨干专业 | 特色课程 | 职业认证通过率 |
---|---|---|---|
现代农业类 | 茶叶生产与加工 | 茶叶审评与拼配 | 92% |
旅游服务类 | 高星级饭店运营 | 宴会设计与管理 | 88% |
信息技术类 | 电子商务 | 直播营销实务 | 85%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能力
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28%,“双师型”教师89人。实施“名师工作室”制度,引进非遗传承人、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指导+技艺传承”三维师资体系。近三年教师团队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奖项5项。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专项能力 |
---|---|---|---|
正高级教师 | 8 | 6.3% | 省级技能评委4人 |
双师型教师 | 89 | 70.6% | 持技师证63人 |
企业兼职教师 | 27 | 21.4% | 含非遗传承人9人 |
四、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推行“学业+技能+素养”三维评价模式,近五年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300余名。2023届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68%,主要从事茶产业技术岗、文旅服务管理岗及电商运营岗,平均试用期薪资达4500元/月。
就业指标 | 2023年数据 | 全省中职均值 |
---|---|---|
对口就业率 | 87.6% | 78.2% |
本地就业占比 | 68% | 52% |
升学率(本科) | 12.5% | 8.7% |
五、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学校牵头组建“荥经文旅产教联合体”,年开展茶艺师、电商直播等职业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与县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为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定制化培训,累计培育“荥经黑砂”非遗传承人17名。
六、校园文化与学生发展
推行“工匠精神+书院文化”育人模式,设立茶文化社、电商创业营等12个特色社团。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43项,其中“中华茶艺”项目连续两年入围国赛选拔赛。
七、办学挑战与改进方向
- 区位劣势:地处川西山区,对优质生源和高端产业资源吸附力有限
- 专业瓶颈:新兴专业(如新能源、智能制造)建设滞后于产业转型需求
- 师资短板:缺乏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型教师
八、发展建议与未来规划
建议深化“东西部职教协作”,引入沿海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重点打造“川西文旅服务”“清洁能源技术”等新兴专业群,增强服务区域经济能级。
荥经职业高级中学凭借深度产教融合、鲜明地域特色,已成为川西地区职业教育标杆。其“扎根产业、服务民生”的办学实践,为县域职教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需在专业升级、师资引育、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方能实现从“区域名校”到“特色强校”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