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达州中医职业学校(达州中医职校)

四川达州中医职业学校(达州中医职校)

四川达州中医职业学校是川东北地区中医药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65年,历经多次转型与升级,现已形成以中医康复、中药制剂为特色的多层次办学体系。学校占地面积28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有6个二级学院,开设中医学、针灸推拿、中药学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8000人,教职工总数420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8%,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支。学校建有川东北首个中医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与达州市中心医院等12家医疗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在四川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评估中连续三届位列前五。作为秦巴山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学校在传承"张氏针灸""达州草药炮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承担着川陕渝结合部基层医疗人才输送的重要职能。

四	川达州中医职业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达县卫生进修学校,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普通中专,2018年被纳入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办学定位聚焦"扎根秦巴、服务基层、传承创新",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推广"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发展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成果
1965-1998年 卫生人员培训阶段 累计培养基层医务人员3200余名
1999-2004年 普通中专申办期 增设中医护理、中药调剂专业
2005-2017年 规范化建设阶段 获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
2018年至今 示范校创建期 开发省级精品课程4门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构建"中医+现代康复"特色专业群,形成中医学、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三大核心专业。实施"经典诵读-跟师侍诊-临床轮转"三段式培养模式,开发《川派中药炮制技术》等6门校本教材。

专业类别 核心课程 职业资格证书
中医康复类 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中医内科学 保健按摩师、康复理疗师
中药制药类 中药鉴定技术、制剂设备操作、GMP实务 中药调剂员、药物制剂工
护理类 基础护理技术、中医护理学、急救护理学 护士执业资格证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通过"校企双聘"机制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聘请三级医院专家32人担任兼职教师。实施"青苗计划"培养青年教师,近五年选派68人次参加国家级师资培训。

师资类型 人数 占比 代表成果
正高级职称 45 10.7% 主持市级以上课题12项
副高级职称 98 23.3% 开发行业标准2项
双师型教师 246 58.6%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企业兼职教师 52 12.4% 参与课程开发16门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建成"四中心一基地"实训体系,包括中医药虚拟仿真中心、康复治疗实训中心等。与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达8600万元。

实训场所 面积 设备价值 功能覆盖
中药标本馆 1200㎡ 320万 川渝道地药材展示
针灸实训室 800㎡ 280万 三维模拟针刺系统
康复评定室 600㎡ 180万 运动功能评估系统

五、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推行"1.5+1+0.5"分段式培养,第三年实行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近五年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0%以上。

年份 毕业人数 就业率 对口率
2019 1423 91.2% 78.5%
2020 1547 92.5% 80.3%
2021 1685 93.1% 82.1%

六、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年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3000人次,承担"中医中药中国行"等科普活动。建立"张氏针灸"传承工作室,整理民间验方83首编入校本教材。

  • 技术扶贫:为周边乡镇培训村医560名
  • 文化传播:举办中医药文化节12届
  • 社会培训:开发月子膳食调理等特色项目
  • 国际交流:接待东南亚医药考察团6次

七、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

当前面临实训设备更新滞后、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科研成果转化不足等挑战。计划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搭建秦巴中医药研究院等举措实现突破。

八、未来发展规划

到2025年建成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中医康复协同创新中心,打造"川东北基层名医摇篮"。推进"学历证书+X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提升服务区域卫生健康事业能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