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阳市平泉职业学校是四川省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立足简阳市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商贸服务为主的专业体系。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超3000人,年均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8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形成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并与京东、海尔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拥有“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省级骨干教师12人,为教学质量提供坚实保障。硬件设施上,学校建有现代化实训大楼、智慧教室及农业物联网实训基地,设备总值突破5000万元,成为区域内职业教育的标杆院校。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定位
简阳市平泉职业学校创建于1985年,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学校以“培养乡村振兴主力军”为使命,聚焦农业技术、智能制造、电子商务三大专业群,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
指标 | 数据 |
---|---|
在校生人数 | 3,215人 |
专任教师数量 | 185人 |
实训设备总值 | 5,200万元 |
合作企业数量 | 48家 |
年度社会培训人次 | 4,500人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开设14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形成“农业技术链”与“智能制造链”双核驱动模式。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选修”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实训室数量 | 对口就业率 |
---|---|---|---|
现代农业技术 | 农作物生产技术、畜牧兽医 | 8 | 97.2%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 | 6 | 96.5% |
商贸服务 | 电子商务、会计事务 | 4 | 94.8%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名师引领计划”,通过企业挂职、高校进修等方式提升教师能力。现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双师型”教师覆盖所有主干专业。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年均培训时长 |
---|---|---|---|
正高级教师 | 15人 | 8.1% | 60小时 |
硕士研究生 | 32人 | 17.3% | 80小时 |
企业兼职导师 | 28人 | 15.1% | - |
四、教学成果与技能培养
学校近五年累计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47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3项。2022年毕业生中级工证书获取率达92%,部分专业试点“1+X”证书制度。
年份 | 技能竞赛获奖数(省级) | 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 |
---|---|---|
2019 | 8项 | 88.5% |
2020 | 11项 | 90.2% |
2021 | 15项 | 91.8% |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京东物流共建“智能仓储实训中心”,与新希望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近三年订单培养学生占比达40%。企业捐赠设备价值超800万元。
合作模式 | 参与企业 | 覆盖专业 | 年均培养人数 |
---|---|---|---|
订单班 | 海尔集团 | 机电一体化 | 120人 |
顶岗实习 | 蜀乡情农业 | 农产品加工 | 95人 |
产学研项目 | 省农科院 | 现代农业技术 | - |
六、设施设备与信息化建设
学校建有标准化实训车间12个、智慧农业大棚4座,配备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先进设备。数字化校园覆盖率达100%,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课程18门。
设施类型 | 数量 | 投资额(万元) |
---|---|---|
实训工位 | 2,500个 | - |
物联网终端 | 350台 | 120 |
虚拟仿真系统 | 8套 | 280 |
七、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毕业生升学渠道畅通,近三年高职单招录取率达78%。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0人次,技术帮扶覆盖32个行政村。
指标类型 | 2020届 | 2021届 | 2022届 |
---|---|---|---|
升学人数 | 325人 | 402人 | 487人 |
创业率 | 3.2% | 4.1% | 5.5% |
平均起薪(元) | 3,800 | 4,200 | 4,500 |
八、社会影响与区域贡献
学校被认定为“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累计为简阳市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产业输送技术骨干1200余人。2022年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达150万元,助力3家企业通过ISO认证。
评价维度 | 区域排名 | 全省对标 |
---|---|---|
专业匹配度 | 第2名 | 前30% |
企业满意度 | 91.5分 | 88.7分 |
科研转化率 | 12项 | 8项 |
简阳市平泉职业学校通过构建“产业需求导向、能力本位核心”的育人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高度契合。其“农业+工业”双轮驱动模式,不仅提升了职业教育适应性,更通过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等举措,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速度、高端设备覆盖率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强化区域职教枢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