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四川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新校区(川幼师高专新校)

四川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新校区作为西南地区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教育基建项目,承载着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提升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使命。校区选址于成都市温江区成都医学城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486亩,总建筑面积达21.8万平方米,设计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项目总投资约12.4亿元,涵盖教学实训、艺术体育、生活服务等多功能建筑群,配备智能化教学系统和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新校区的建设不仅实现了学校办学空间的跨越式扩展,更通过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搭建、数字化教育生态构建等举措,显著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群的现代化育人水平,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输送高素质幼教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	川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新校区

一、区位优势与交通网络

新校区位于成都市“西控”战略核心区,地处温江区柳台大道与学海路交汇处,毗邻成都医学城B区。通过三横三纵路网体系实现与主城区快速连接,其中:

交通要素 具体内容 服务半径
轨道交通 地铁4号线杨柳河站(2.5公里) 15分钟接驳
主干道路 柳台大道(双向6车道)、学海路(双向4车道) 全天候通行
公交系统 W22/W36路公交线路(校门口设站) 10分钟班次

相较于老校区,新校区通勤效率提升40%,有效辐射成都西部新城15万常住人口教育需求。

二、智慧校园建设体系

项目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准打造数字化生态系统,核心指标包括:

建设模块 技术配置 覆盖范围
基础网络 全光网架构(10G骨干/1G到桌面) 全域覆盖
教学终端 智慧教室98间(含AI录播系统) 理论教学区
管理平台 学工一体化系统(含人脸识别考勤) 行政服务区

对比省内同类院校,该校物联网设备密度达到0.8台/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三、专业集群发展布局

依托“学前教育+”专业体系,构建三级发展架构:

专业类别 重点专业 实训基地
主干专业 学前教育(省级A类)、早期教育 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
支撑专业 音乐教育、美术教育 数字钢琴实训中心
拓展专业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保教模拟实训园

通过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模式,实现与成都2000余家幼教机构的深度协同。

四、产教融合实践平台

构建“校地企”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形成:

合作主体 共建项目 年度效益
地方政府 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年培训3000人次
行业企业 幼儿园课程研发中心 产出专利12项
科研机构 儿童发展研究院 立项课题27个

该模式使毕业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3个月,较传统培养缩短50%。

五、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通过“内培外引”机制优化师资结构:

师资类型 数量 占比
教授/副教授 68人 35%
双师型教师 122人 62%
行业导师 45人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92%,较搬迁前提升28个百分点。

六、学生发展支持系统

建立“奖助贷勤补”五位一体资助体系:

资助类型 覆盖比例 年均金额
国家奖学金 3% 8000元/人
助学金 25% 3000-5000元/人
勤工助学 15% 300元/月

配合100%就业跟踪服务,毕业生三年内晋升园长助理比例达27%。

七、文化传承创新实践

在校园环境营造中融入:

  • 川渝早教文化长廊(展示巴蜀地区传统育儿智慧)
  • 非遗技艺传习所(蜀绣、川剧脸谱等课程)
  • 红色文化研学路线(校史馆-党建广场-劳模创新工作室)

通过环境育人工程,使学生地域文化认同感提升65%。

八、可持续发展规划

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

发展阶段 核心任务 预期成果
2025年前 完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验收 进入全国幼专前十
2030年前 建成国家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中心 产出行业标准5项
2035年前 实现国际化办学突破 留学生占比达10%

通过持续投入,力争成为西部学前教育改革的标杆性院校。

四川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新校区的建成投用,标志着区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通过空间扩容、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三维突破,构建起“教学-实践-研发”一体化育人生态。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产教融合机制优化、文化品牌塑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破解学前教育师资短缺难题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018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16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