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西昌幼师职业学校(西昌幼师职校)

西昌幼师职业学校(全称“西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一所公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立足民族地区教育需求,以培养学前教育及基础教育师资为核心,兼具民族文化传承与职业技能培训功能。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西昌师范学校,2018年升格为专科院校,现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艺术教育等12个专业,形成“双语教育+艺术特长”的办学特色。截至2023年,校园占地530亩,在校生规模达68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37%,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服务川滇黔结合区域基础教育发展。

西	昌幼师职业学校

学校以“民族性、师范性、开放性”为定位,构建了“校地协同、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通过与凉山州教育局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彝汉双语”师资定向培养项目,强化服务民族地区教育的能力。同时,依托“川滇黔幼教联盟”,与成都、昆明等地优质幼儿园建立实习合作,推动区域教育资源互通。然而,受限于地理位置与经济水平,学校在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突破区域限制,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西昌幼师职业学校的发展脉络与凉山州教育扶贫战略紧密相关。2018年升格后,明确“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幼教师资”的核心目标,形成“扎根凉山、辐射西南”的布局。

时间节点关键事件发展阶段
1958年西昌师范学校成立中等师范教育起步
2018年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层次办学开启
2021年启动“彝汉双语”师资培养计划民族教育特色深化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学前教育产业链构建专业群,突出“双语教育+艺术技能”特色。核心课程包括《彝汉双语教学法》《民族音乐舞蹈》等,同时开设“老年护理”“绘本设计”等拓展方向。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技能证书通过率校企合作单位
学前教育类学前教育、早期教育92%凉山州一幼、西昌蓝天幼儿园
艺术教育类音乐教育、美术教育88%凉山州歌舞团、西昌美术馆
民族特色类彝汉双语教育85%云南楚雄民族中专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能力

学校现有教职工42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45%,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30%。通过“高校导师+一线名师”双导师制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指标西昌幼师四川某同级院校A云南某同级院校B
师生比1:161:181:20
高级职称占比30%25%28%
横向课题数(年)12项8项5项

四、学生规模与民族构成

作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校生源覆盖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少数民族学生中彝族占比达32%,藏族、白族等民族学生占5%。

年份招生人数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占比毕业生去向Top3地区
20201800人35%凉山州、成都市、昆明市
20212100人36%凉山州、西昌市、攀枝花市
20222300人37%凉山州、重庆市、贵阳市

五、就业质量与升学渠道

学校与200余家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毕业生可通过“公招入编”“特岗计划”等路径就业。2022届毕业生中,83%进入公立幼儿园,12%自主创业。

  • 就业率:2020-2022年均98.2%
  • 对口就业率:89%(教育行业)
  • 专升本比例:15%(对接西华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

六、校园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学校建有“智慧幼教”实训中心,包含虚拟仿真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等场景。数字资源平台覆盖90%课程,实现“线上备课+线下实操”融合教学。

设施类型数量特色功能
实训基地8个含彝族文化主题教室、蒙氏教育专区
智慧教室45间配备互动教学系统、AI录课设备
图书资源30万册含彝文古籍、早教专题数据库

七、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学校承担“国培计划”凉山州幼儿教师培训任务,年均培训3000人次。组建“彝心传承”志愿服务队,深入偏远乡村开展双语支教与非遗保护活动。

  • 民族文化课程:开设《彝族民间舞》《彝族漆器工艺》等选修课
  • 社区服务:年开展亲子教育活动80余场,覆盖家庭5000户
  • 扶贫成果:累计输送“9+3”免费教育学生2300名

八、挑战与发展前景

当前,学校面临高层次人才流失(年均流失率12%)、科研成果转化不足(转化率低于5%)等问题。未来计划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联合企业开发民族文创产品,拓展学前教育产业链。

总的来说呢,西昌幼师职业学校在民族地区师范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其“双语+技能”培养模式有效缓解了凉山州幼教师资短缺问题。然而,需在数字化转型、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加速突破,以应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教育新需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192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26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