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阿坝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阿坝幼师高专)

阿坝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唯一一所以培养幼儿教育师资为核心的公办专科院校,其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需求。学校依托阿坝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构建了“双语+艺术”特色培养体系,现有在校生规模约4000人,开设早期教育、幼儿保育等核心专业。作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人才供给的重要基地,该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其中85%以上服务于川西高原及藏区基层幼儿园,有效缓解了民族地区“双语幼教”短缺问题。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建有藏族编织、羌族歌舞等非遗传承实训室,并与成都、德阳等地12所示范幼儿园建立实习合作关系。在师资建设上,学校通过“校地协同”引进机制,聘请藏族民间艺术家参与课程开发,形成“理论+实践+文化传承”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阿	坝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地理区位与战略定位

学校坐落于汶川县水磨镇,地处“5·12”灾后重建示范区,距成都市区约140公里。校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四川省推进藏区振兴计划的重点教育项目。

指标阿坝幼专甘孜幼专凉山幼专
海拔高度800-1200米2500-3500米1500-2500米
年均气温12-14℃6-8℃15-17℃
服务半径覆盖13县(含藏族羌族聚居区)覆盖18县(纯牧区为主)覆盖17县(彝汉混居区)

二、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构建“幼儿教育+民族文化”专业集群,下设早期教育、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等6个专科专业,其中藏族艺术教育方向为省级特色专业。

专业类别阿坝幼专普通幼专
民族文化类课程占比35%5%
双语教学语种藏汉/羌汉仅少数民族语言选修
非遗技艺实训项目唐卡、羌绣、锅庄舞等8项
常规幼教技能训练蒙台梭利、奥尔夫音乐等

三、师资结构特征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要求专业教师具备幼儿园实践经历和民族文化技艺传承能力。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48%,副高以上职称占32%。

指标阿坝幼专全省幼专均值
师生比1:181:22
藏族教师占比28%8%
双师型教师比例65%52%
企业兼职教师数42人28人

四、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推行“1+2”分段培养改革,首年集中学习通识课程,后两年分方向进行藏羌文化技艺专项训练。与马尔康、红原等县政府共建“订单式”培养项目,实现“入学即入编”定向培养。

  • 构建“三学期制”教学周期,增加冬季民族文化采风实践月
  • 开发《藏族儿童文学》《羌族民间游戏》等校本教材
  • 实施“园长导师制”,由合作幼儿园园长全程参与教学

五、就业质量分析

2023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92.7%进入公立幼儿园系统,其中78%在县域以下基层单位。薪酬水平呈现地域差异特征:

就业区域平均月薪社保覆盖率3年留存率
州内县城4200元95%88%
成都平原5800元82%65%
高原牧区4500元+补贴80%92%

六、民族文化传承创新

学校建立“非遗工坊+幼儿园”协同育人机制,将藏族剪纸、羌笛演奏等纳入课程体系。近五年完成民族文化相关课题1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 开发《藏羌民族幼儿行为观察》特色课程
  • 组建“云朵上的童声”合唱团,获国际民俗文化节金奖
  • 与九寨沟非遗中心共建数字资源库,收录民间游戏126例

七、产教融合实践

学校牵头成立阿坝州幼教联盟,联合62所乡镇幼儿园开展“教研共同体”建设。建成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开发藏区幼儿园突发事件处置模拟系统。

合作类型项目数资金规模受益学生
校地定向培养8项320万元/年240人/年
企业冠名班3项180万元/年120人/年
横向课题15项65万元/年全体教师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高原地区人才引进难、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学校通过“柔性引才”计划,聘请省内高校退休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并建设VR民族村寨教学场景库。

  • 试点“周末名师工作坊”,解决兼职教师授课时间冲突
  • 开发藏汉双语慕课平台,已上线课程23门
  • 与华为合作搭建智慧幼教系统,覆盖全州45%乡镇幼儿园

经过多年发展,阿坝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形成鲜明的民族地区幼教人才培养特色。通过构建“文化传承+现代教育技术”双轮驱动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藏区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未来需在产教融合深度、数字化转型速度、师资队伍稳定性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可复制的“阿坝经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578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14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