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广元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元幼师高专)

广元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川北地区唯一一所以幼儿师范教育为特色的高等专科院校,自建校以来始终聚焦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核心使命。学校依托川陕革命老区区位优势,构建了“政校行企”协同育人体系,形成“红色文化+师范精神”双轮驱动的办学特色。作为四川省学前教育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年均输送幼教专业人才超1500人,毕业生覆盖川陕甘渝等区域,在基层幼儿园岗位留存率达92%以上。通过“校中园+园中校”实践模式,学校将理论教学与保教实务深度融合,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成为西部幼教人才培养的标杆性院校。

广	元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历史沿革与战略定位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37年成立的广元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历经七次重要改制,2012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战略转型
1937-1958创立初级师范学堂服务乡村基础教育
1999-2005合并三所中师构建综合师范体系
2012-至今专科层次立项聚焦学前教育主业

在“十四五”规划中,学校确立“三纵三横”发展战略:纵向贯通中职-高职-本科衔接通道,横向拓展早期教育、特殊教育、智慧教育三大新兴领域。通过建设川陕甘渝幼教发展联盟,已与23个市(州)教育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立足秦巴山区,辐射成渝双城”的服务格局。

专业集群建设特色

学校构建以学前教育为核心,早期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为支撑的“1+2+N”专业体系。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入选国家级骨干专业,形成五大课程模块:

  • 保教技能模块(占比40%):包含幼儿园游戏设计、儿童行为观察等核心课程
  • 艺术素养模块(占比25%):开设川北民间舞蹈、蜀绣工艺等地域特色课程
  • 教育技术模块(占比15%):引入虚拟现实保育实训系统
  • 融合教育模块(占比10%):特教资源教室实操课程
  • 园所管理模块(占比10%):幼儿园后勤管理实务
专业名称省内外对标院校核心差异点
学前教育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增设羌彝文化保育课程
早期教育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发0-3岁托育标准体系
智慧健康养老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医养结合课程占比提升30%

通过“专业+”改革,学校开发出老年护理、绘本创作等12个微专业方向,实现传统幼教专业的现代化转型。

师资队伍结构性优势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构建“教授+园长+能工巧匠”三维师资矩阵。现有专任教师327人中,具有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者占比达65%,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库储备专家289人。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代表性成果
教学名师237%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
幼儿园特级教师4112.5%开发7套园本教材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2.7%建立蜀派剪纸工作坊

教师团队近年完成教育部“西部幼教精准扶贫”项目,研发《贫困地区幼儿园一日生活规范》被纳入四川省地方标准。通过“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制度,每年选派50名教师到省级示范园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学校构建“四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1. 认知实习(第1学期):深入城乡结合部幼儿园观察记录
  2. 跟岗实习(第3学期):完成8周保教辅助工作
  3. 顶岗实习(第5学期):独立承担班级管理工作
  4. 返岗提升(毕业前):针对实习问题专项训练
实践基地类型数量功能定位
教育集团附属园8教学案例研发基地
县域示范园35顶岗实习主阵地
民营连锁园12管理模式对比研究
特殊教育机构4融合教育实训

通过“双导师制”,学校聘请216名幼儿园园长担任实践导师,开发《幼儿园突发事件处理虚拟仿真系统》,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完成48类常见问题处置训练。

产教融合生态构建

学校牵头组建“秦巴山区幼教协同创新共同体”,形成“四共八联”运行机制:

  • 共建课程体系:联合开发《川北民间游戏资源库》
  • 共培师资队伍:实施“园长名师进课堂”计划
  • 共研科研项目:近三年完成市厅级课题27项
  • 共享资源平台:建设区域性教师培训数据中心
合作模式参与企业/机构年度效益
订单培养金苹果教育集团等12家定向输送368人/年
产学研基地省教科院等8家孵化专利4项/年
国际交流泰国清迈大学等5所师生交换20人次/年

与京东集团合作开发“智慧幼儿园”管理系统,实现教学活动数据采集分析功能,该技术已应用于川内73所幼儿园。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校构建“三线并举”质量监控体系:

  1. 内部监控线:建立专业诊断与改进委员会,实施教学质量月报制度
  2. 外部评价线: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覆盖率达98%
  3. 社会反馈线:设立家长开放日,年均收集改进建议300余条
质量指标202020212022
用人单位满意度91.2%93.5%94.7%
教师资格证获取率89%92%95%
技能竞赛获奖数17项24项31项

通过“教学诊改螺旋提升”机制,学校将质量改进周期缩短至6个月,形成“评价-反馈-改进-提升”的良性循环。

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学校打造“红绿蓝”三色文化体系:

  • 红色基因传承:建设川陕苏维埃政府旧址教学点,开发红色研学路线
  • 绿色生态育人:建成屋顶农场、生态观测园等劳动教育基地
  • 蓝色科技赋能:设立人工智能保育实验室,开展智慧幼教创新实验
文化品牌载体形式育人成效
蜀道童谣传承计划非遗工作坊+社团活动培育传习者132人
嘉陵江环保行动河道监测+社区宣讲累计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
云上思政课堂虚拟仿真+实地研学覆盖学生100%

通过“一院一品”文化建设,各二级学院形成特色文化标识,如婴托学院“萌娃守护计划”、艺体学院“民族艺术传习工程”等品牌项目。

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

学校投资23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构建“三平台九系统”数字基座:

  1. 教学管理平台:实现课程资源智能推送、学情动态预警
  2. 实训监管平台:对接幼儿园实时传输教学影像数据
  3. 服务质量平台:建立毕业生职业发展追踪数据库
数字化应用场景技术特征应用成效
虚拟仿真幼儿园VR/AR技术+AI评价降低实训事故率85%
智慧教研系统大数据分析+知识图谱缩短备课时间40%
远程协同平台5G+全息投影开展跨省教研活动27场

开发“幼师口袋”APP,集成课程资源、教案模板、法规查询等功能,注册用户突破3.2万人,其中校外用户占比达45%。

面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新形势,广元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学校需在三个维度持续突破: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行业兼职教师职称评定通道;三是拓展国际化发展空间,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通过强化“小而精”“特而强”的办学定位,学校有望成为西部幼教人才供给的“黄埔军校”,为破解乡村幼教师资短缺难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形态的背景下,学校更应把握“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的平衡点,将传统师范教育的人文底蕴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兼具专业素养和数字能力的复合型幼教人才,为区域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835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27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