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作为一所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的化工类高职院校,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学院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构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思政教育体系,形成了“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文化浸润”的立体化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学院注重将思政理论课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强化价值观引领;在实践环节,通过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化学生认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团结和工匠精神教育,凸显地域特色。总体来看,学院思政教育体系较为完善,但在个性化教育和新媒体平台运用上仍有提升空间。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创新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的思政课程体系以“必修+选修+专题”为框架,覆盖学生全培养周期:- 必修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
- 选修拓展: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蒙古革命史》等特色课程,结合地区资源讲述民族团结故事。
- 专题教育: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和研讨活动。
实践育人机制的特色与成效
学院的思政教育注重实践转化,形成三大特色路径:- 红色实践教育:组织学生赴乌兰夫纪念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等基地开展实地研学,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化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品牌:依托“化工先锋”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科普、乡村振兴帮扶等活动,年均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
- 校企协同育人:与化工企业合作建立“思政实践基地”,邀请劳模工匠进校园,强化职业精神培养。
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学院充分发挥文化隐性教育功能,构建具有化工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态:- 民族文化浸润:定期举办那达慕文化节、蒙古族工艺展等活动,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 工匠精神培育:通过“化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榜样学子宣讲”等活动,将精益求精的职业价值观融入日常。
- 网络阵地建设:运营“化院思政云”微信公众号,推出微党课、短视频等新媒体内容,覆盖80%以上学生。
师资队伍建设与教研支撑
学院通过多项举措夯实思政教育师资基础:- 专职教师培养:实施“思政骨干研修计划”,每年选派教师赴中央党校、延安干部学院等机构进修。
- 全员参与机制:建立辅导员、专业教师协同备课制度,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
- 教研成果转化:近三年获批自治区级思政课题5项,开发《化工职业伦理》等校本教材3部。
现存问题与未来优化方向
尽管取得成效,学院思政教育仍面临挑战:- 个性化教育不足:针对不同专业、民族学生特点的差异化教学设计有待加强。
- 新媒体运用深度不够:短视频、虚拟仿真等新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尚处探索阶段。
- 评价体系待完善:需建立更科学的思政教育效果量化评估工具。
总结与展望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围绕职业教育使命,形成了理论扎实、实践丰富、文化浓厚的育人特色。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学院需进一步创新方法、整合资源,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化工人才提供更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0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