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宁波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宁波大学校训历史)

关于宁波大学校训的综合评述宁波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是一个内涵深刻、意蕴悠远的理念体系,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治学精神和实用理性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宁波大学自建校以来办学实践与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这八个字,简洁而有力,精准地勾勒出这所年轻而又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独特的气质与品格。“实事求是”源自中国古老的学术传统,后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它强调的是一种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是追求真理、尊重规律的根本原则。而“经世致用”则深植于浙东文化“事功之学”的沃土,倡导学问必须有益于国计民生,强调知识的实践价值和社会担当。二者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以求真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宁波大学校训的历史,与学校的创建和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其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深深烙印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脉搏,以及包玉刚等爱国乡贤“科教兴国”的宏愿和宁波这座城市“知行合
一、知难而进”的城市精神。它既是学校对自身办学方向的庄严宣告,也是对历代宁大人的精神指引,激励着师生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在行动上服务社会,从而塑造了宁波大学务实、创新、开放、担当的鲜明特色。理解这八字校训的深层历史与文化背景,是理解宁波大学何以在短短数十年间迅速崛起为国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所在。

宁波大学校训的文本释义与内涵解析

宁波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经世致用”虽仅八字,但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明确的价值导向,共同构成了学校的精神基石。

“实事求是”的源流与要义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书中称赞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指其根据实证来探求古书真义的一种严谨治学态度。这一概念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的升华,其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

  • 哲学层面:它体现的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臆想或书本教条出发,去探求事物内部固有的联系,即规律性。这是一种尊重客观、反对盲从的科学精神。
  • 科学层面:它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要求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通过细致的观察、实验和实践来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与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严密的推理和论证,最终得出经得起检验的结论。它反对虚妄、浮躁和学术不端。
  • 学风层面:对于大学而言,“实事求是”倡导的是一种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它要求教师潜心学问、追求真理,要求学生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在知识的海洋里真诚探索,不图虚名,但求实效。

在宁波大学的语境下,“实事求是”是治校、治教、治学的根本态度。它要求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都必须立足于国家与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立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于师生成长的实际条件。

“经世致用”的思想根基与实践指向

“经世致用”思想是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之际以降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其核心在于强调学问必须服务于社会,有益于世事。这一思想在以叶适、陈亮为代表的浙东事功学派那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反对空谈性命义理,主张学术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 价值取向:它明确了学问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孤芳自赏或空谈玄理,而是为了“经纶世务”,即治理国事,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知识的价值在于其应用性和实践性。
  • 行动导向:它倡导的是一种积极入世、担当有为的人生态度。知识分子不应局限于书斋,而应胸怀天下,将所学知识、技能和智慧应用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 社会责任感:它内在地蕴含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要求学者和学子心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以所学贡献社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对于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开放前沿、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宁波大学而言,“经世致用”具有天然的契合度。它直接呼应了宁波“工商皆本”的重商文化和务实传统,要求学校的教育科研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担当。

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实事求是”与“经世致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 “实事求是”是“经世致用”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把握和规律性认识(即“实事求是”),所谓的“经世致用”就可能沦为盲目蛮干或空中楼阁。只有建立在真理基础上的应用,才是有效、可持续的应用。
  • “经世致用”是“实事求是”的目标和归宿。 探索真理、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服务于人类社会的福祉(即“经世致用”)。如果学问脱离实际、不能应用,其价值和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这种辩证关系,使得宁波大学的校训超越了简单的口号,成为一个动态的、充满实践张力的行动哲学。它指引着宁大人既要“仰望星空”,追求真理与学术卓越;又要“脚踏实地”,将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现实力量。

宁波大学校训的历史渊源与确立背景

宁波大学校训的确立,深深植根于其特殊的创校历史、地域文化传统和时代发展需求之中。

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与高等教育的呼唤

宁波大学诞生于1986年,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澎湃、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人才的关键时期。国家的发展战略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强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传统的、过于偏重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因此,强调实践、应用和与社会接轨的“经世致用”思想,与强调求真、务实、尊重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许多新兴大学的价值选择。宁波大学作为一所由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海外“宁波帮”人士捐资创立的新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为国育才、为地方服务”的使命,其校训的确立正是对这一时代使命的直接回应。

地域文化:浙东学术“事功之学”的滋养

宁波(古称明州、庆元)是浙东学术的重镇。南宋时期以吕祖谦、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东学派,大力倡导“事功之学”,主张“义利双行”、“农商并重”,强调学术研究要讲求实际效用,致力于解决经济、政治、军事等现实问题。这种务实、重商、求效的文化基因,历经数百年沉淀,已经成为宁波地域文化的精神底色。近代以来,以王阳明、黄宗羲等为代表的浙东学者进一步发扬了“知行合一”和“经世应务”的思想。宁波大学坐落于这片文化沃土之上,其校训中鲜明的“经世致用”导向,正是对源远流长的浙东学术精髓的自觉继承与弘扬。它将地方文化传统融入大学精神,形成了独特的身份标识。

创校渊源:“宁波帮”人士的爱国情怀与务实精神

宁波大学的创建,离不开以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为代表的海外“宁波帮”人士的鼎力相助。这些从宁波走向世界的商业巨子,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宁波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务实精明、爱国爱乡”的品格。他们捐资兴学,不仅是出于对故土的深情,更是基于对“教育救国”、“科教兴国”的深刻认同。他们自身的成功经历,就是“实事求是”(把握航运市场规律)和“经世致用”(将商业才能服务于个人事业和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因此,在参与筹划建校过程中,他们所期望建立的大学,必然是一所不尚空谈、讲求实效、能够快速为国家和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大学。这种来自创校捐资者的价值期待,深刻地影响了宁波大学初期的办学理念和校训的形成。

确立过程:办学理念的凝练与共识

在校训的正式确立过程中,学校的首任领导和早期建设者们,综合考量了上述时代要求、文化传统和创校初衷,经过反复研讨和凝练,最终将“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确定为核心校训。这一选择,精准地概括了宁波大学的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它不仅是挂在墙上的箴言,更是从建校之初就融入血脉的行动指南。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紧密对接宁波港口经济、临港工业和外向型经济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在科学研究上鼓励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研究。这一切办学实践,都可以看作是对校训精神的具体阐释和践行。
因此,校训的确立并非一个孤立的文化事件,而是宁波大学整体办学思想体系成熟定型的重要标志。

校训精神在宁波大学发展历程中的体现

自建校以来,“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校训精神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于宁波大学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体体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核心职能中。

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上的体现

宁波大学的学科发展路径,鲜明地体现了“立足实际、服务应用”的校训精神。学校没有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学科布局,而是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紧密围绕浙江省和宁波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来构建学科体系。

  • 聚焦区域特色: 依托宁波世界级大港的优势,大力发展航海技术、物流管理、海洋工程、国际贸易等与港口经济密切相关的优势特色学科。这些学科的建设直接服务于宁波作为东方大港和开放前沿的城市定位。
  • 对接产业需求: 针对宁波作为制造业大市和民营经济高地的特点,重点加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信息工程、工商管理等学科建设,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 注重交叉应用: 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
    例如,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结合,发展智能制造;将经济学与法学结合,服务自贸区建设等。这种学科设置策略,确保了学校的教育资源能够高效地转化为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体现

校训精神深刻地塑造了宁波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和“经世致用”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众多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协同”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锻炼能力。
  • 倡导创新创业教育: 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立创业学院,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基于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将创意转化为现实解决方案,这正是“经世致用”的生动实践。
  • 注重综合素质提升: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调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使其成长为既专精业务又胸怀天下的有用之才。

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上的体现

宁波大学的科研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 应用导向的科研定位: 鼓励教师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和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在海洋水产、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商务等领域产生了一批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 紧密的产学研合作: 学校主动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教师的科研项目很多直接来源于企业需求,研究成果能够快速应用于生产实践。
  • 积极建言献策: 依托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势,学校专家学者围绕自贸区建设、港口经济、地方法治、文化建设等主题开展深入研究,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经世”情怀。

在校园文化与精神传承上的体现

校训精神已经内化为宁波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通过各种载体和活动得以传承和弘扬。

  • 环境熏陶: 校训被镌刻在校园醒目位置,如校训石、教学楼大厅等,时时提醒师生铭记学校的核心价值。
  • 仪式教育: 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等重要仪式上,校训都是被反复强调的主题,成为凝聚人心、激励奋进的精神力量。
  • 榜样引领: 学校宣传那些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践行校训精神的优秀师生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校训的当代价值,使其可感、可学。

通过以上多个维度的长期践行,“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已经从抽象的文本,转化为宁波大学独特的办学风格、育人特色和文化气质,成为推动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建设教育强国、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新使命。在此背景下,宁波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展现出愈发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应对时代挑战的精神指南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社会需求复杂多变。大学作为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主体,面临着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如何产出引领性创新成果、如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等重大课题。宁波大学的校训为此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 面对信息爆炸和知识碎片化, “实事求是”要求师生保持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理性,去伪存真,追求确凿的知识和深刻的洞见,避免人云亦云和浅尝辄止。
  • 面对国家对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 “经世致用”激励科研人员勇于挑战“卡脖子”技术难题,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实现科技报国。
  • 面对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期待, 校训引导学校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不仅专业知识扎实,更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思维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引领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动力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竞争格局深刻变化,大学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宁波大学的校训精神,是其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 坚持特色发展: 继续“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与挑战,不盲目攀比,坚定不移地走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特色鲜明的办学道路。
  • 提升服务能级: 将“经世致用”提升到新的高度,不仅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在海洋强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贡献“宁大智慧”。
  • 强化价值塑造: 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将校训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行动自觉,培养一批又一批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贡献国家的杰出校友,这是大学最重要的“产品”和声誉来源。

面向未来的文化基石

展望未来,宁波大学要建设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其校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将是支撑其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

  • 守正创新: “实事求是”是“守正”,要求尊重规律、坚守学术诚信;“经世致用”是“创新”,要求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在守正基础上创新,是大学保持活力的根本。
  • 开放包容: 校训精神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品格,它要求不断面向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将推动宁波大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吸收一切先进办学经验。
  • 追求卓越: 真正的“实事求是”必然导向对真理和极致的不懈追求;真正的“经世致用”必然要求创造出一流的社会价值。校训内在驱动着学校在各个方面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宁波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绝非故纸堆中的陈旧训条,而是历久弥新、充满生命力的精神财富。它源于历史,立足于现实,更指向未来。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这八字校训将继续作为宁波大学的灵魂所系和行动纲领,指引全体宁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它不仅是宁波大学的身份符号,更是其贡献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事业的价值宣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6591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4455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