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创始人是谁,前身是什么(创始人及前身)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桂中大地、肩负着为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命的本科院校,其诞生与发展并非由某一位单一的“创始人”所缔造,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需求与教育政策共同驱动的产物,是几代教育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追溯其源头,学校的建立与演进深深植根于柳州地区乃至广西的教育发展脉络之中。其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宜山师范专科学校,该校的创立标志着这一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正式启航。尽管宜山师专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历了停办与调整,但其播下的师范教育火种并未熄灭,最终在其基础上,融合了后续不同时期的多所教育机构,逐步发展壮大。
因此,谈论该校的“创始人”,更应将其理解为是一个时代、一个群体,是那些为桂中地区师范教育事业发展呕心沥血的早期开拓者和建设者们。而它的前身,则是一个清晰的序列:从宜山师范专科学校,到柳州地区师范学校、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最终在2015年升格为今日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这条脉络完整地勾勒出了一所地方院校响应时代召唤、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历程。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渊源与沿革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是一部与广西,特别是柳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教育发展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中叶,中国教育事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和调整的关键时期。


一、 历史起点:宜山师范专科学校的创立与变迁 (1958年-1962年)

学校公认的最早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宜山师范专科学校。当时,为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高潮对人才,特别是中级文化教育人才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纷纷兴办高等专科院校。在此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当时为广西僮族自治区)决定在宜山县(现河池市宜州区)创办一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旨在为柳州专区及周边地区培养中学师资。

宜山师范专科学校的成立,填补了该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空白,开启了正规化培养专科层次师资的新篇章。建校之初,学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在首任领导集体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建立了教学体系,开设了相关专业,招收了第一批学生,为地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随后国家遭遇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时期,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教育事业也相应进行了大规模收缩。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许多新办院校被裁撤。在此形势下,宜山师范专科学校于1962年停办。尽管其存在时间较短,但它所代表的办学方向和积累的初步经验,为后来学校的恢复重建奠定了历史基础,播下了珍贵的教育火种。


二、 承续与转型:柳州地区师范学校时期 (1970年-1994年)

宜山师专停办后,柳州地区的师资培养任务主要由中等师范学校承担。
随着时间推移,小学教育的普及和对师资水平要求的提高,恢复高等师范教育的需求日益凸显。

1970年,在柳州地区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教育功能得到了强化和提升。这所学校逐渐发展成为柳州地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核心基地。在此期间,学校:

  • 巩固了中等师范教育的办学基础,为地方输送了大量合格的小学教师。
  • 积极探索师资培训的新模式,承担了在职教师的进修和培训任务。
  • 为后续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积累了必要的办学资源、管理经验和师资队伍。

整个七八十年代,学校在艰难中恢复,在改革中探索,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成为支撑柳州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坚实力量。这段时期的积淀,是学校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三、 升格与发展: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时期 (1994年-2015年)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腾飞,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趋势,满足广西对专科层次小学教师日益增长的需求,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在柳州地区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标志着学校正式回归高等教育序列。

升格为高专后,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 办学定位更加清晰:专注于培养专科层次的小学、初中师资和应用型人才。
  • 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在传统师范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之外,逐步增设了非师范类专业,开始向多科性院校迈进。
  • 基础设施建设飞跃发展:新建了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学生公寓等,校园面积和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 师资力量显著增强: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整体素质优化提升。
  •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广西的基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此期间,学校于2005年更名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名一直沿用至升格本科前。这二十一年的高专办学历程,为学校最终晋升为本科院校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 新的纪元:升格本科与更名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2015年至今)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鼓励一批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建设,无论在校舍面积、师资队伍、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专业建设还是教学质量方面,均已达到或超过了本科院校的设置标准。

2015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这次升格和更名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具有深远的意义:

  • 办学层次的跨越:实现了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根本性转变,开启了举办本科教育的新纪元。
  • 办学定位的拓展:新校名中的“科技”二字,体现了学校在坚守师范教育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发展应用型学科,主动对接广西特别是桂中地区新兴产业和科技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兼具师范素养和科技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发展空间的提升:升格本科后,学校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和政策支持,吸引了更多优质生源和高层次人才,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都迈上了新台阶。

自此,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继续书写其服务地方、培育英才的辉煌篇章。


五、 精神的传承:论“创始人”与办学传统

如前所述,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诞生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很难将其归功于某一位特定的“创始人”。如果一定要探寻其创建者,那么答案应该是:

  • 时代的召唤: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时代需求,催生了最初的宜山师范专科学校。
  • 政策的指引:是国家和地方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引着学校一次次转型、升格和发展。
  • 集体的奋斗:是数十年来,从宜山师专、柳州地区师范学校、柳州师专到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历任领导者、管理干部、教职工和一届届学子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共同“创建”并不断发展了这所学校。

他们所传承下来的,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是一种深耕师范、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是一种服务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这种精神财富,远比一个具体的名字更为重要和珍贵,它是学校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根脉深植于1958年创建的宜山师范专科学校,历经柳州地区师范学校的中坚积淀,通过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快速成长,最终在2015年完成华丽蜕变,成为一所应用型本科师范院校。它的历史,是中国众多地方高校紧跟国家步伐、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自我超越的一个缩影。如今,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正秉承其悠久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稳步前进,继续为广西的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6987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3384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