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佳木斯大学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佳木斯大学校训详解)

综合评述佳木斯大学的校训“明德砺学,崇尚实践”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理念体系,它精准地概括了该校的办学传统、育人目标与价值追求。这八字校训并非简单的口号堆砌,而是经过历史沉淀与时代淬炼形成的核心精神标识。其中,“明德”是根基,源自中国古典教育思想,强调道德修养与人格塑造的首要性,体现了大学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载者的核心使命。“砺学”是路径,突出了在求知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坚韧意志,反映了对学术真理不懈探索的重视。“崇尚实践”则是导向与归宿,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高等教育必须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服务区域与国家发展的应用型取向。三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一个从价值引领到知识获取,再到能力转化的完整教育闭环。这一校训不仅是对佳木斯大学立足三江平原、服务龙江乃至全国发展定位的生动写照,也深刻地指引着每一位佳大学子的成长方向,激励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栋梁之材。深入解读其内涵,对于理解佳木斯大学的办学特色与文化基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佳木斯大学校训的深度阐释

佳木斯大学,作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发展历程与东北地区,特别是三江平原的开发建设紧密相连。一所大学的校训,是其精神风貌、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佳木斯大学的校训“明德砺学,崇尚实践”,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 “明德”之基: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

“明德”一词,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德行,在于使民众革旧图新,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佳木斯大学将“明德”置于校训之首,凸显了其将德育摆在人才培养首位坚定不移的立场。

  • 道德修养的核心地位:“明德”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德性修养和人格完善。在大学教育中,它要求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这意味着佳木斯大学致力于培养的学生,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明辨是非、有仁爱之心的人。在当今社会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坚守“明德”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
  • 师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明德”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全体教职员工的鞭策。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佳木斯大学强调“明德”,必然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恪守职业道德,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将高尚的品德传递给学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以“明德”为基,塑造了佳木斯大学崇尚道德、追求真善美的校园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渗透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中的每一个人,使之成为凝聚人心、引领风尚的精神力量。

因此,“明德”是佳木斯大学校训的精神灯塔,它确立了人才培养的伦理坐标,确保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具备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坚实思想基础和道德根基。


二、 “砺学”之路:追求真知的学术精神

“砺学”中的“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练、钻研之意。“砺学”即指在求学道路上要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坚韧不拔。这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一脉相承,体现了佳木斯大学对学术严谨性和知识追求卓越的重视。

  • 刻苦钻研的求学态度:“砺学”倡导的是一种勤奋刻苦、不畏艰难的学习精神。知识的获取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和汗水。佳木斯大学鼓励师生沉心静气,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深入探索,反对浮躁和急功近利。这种态度是取得任何学术成就的前提。
  • 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砺”不仅意味着勤奋,更包含着对精确、严谨的追求。在科学研究中,“砺学”体现为尊重客观事实、遵循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它要求师生在学术活动中保持独立思考和精神,勇于质疑,善于验证,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的纯洁性与严肃性。
  • 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在知识更新加速的时代,“砺学”也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要求。佳木斯大学通过“砺学”的校训,激励师生树立持续学习、不断进取的意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个人知识结构的先进性和竞争力。它不仅适用于在校期间,更贯穿于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

“砺学”为“明德”提供了知识和智慧的支撑,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学识和卓越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因此,“砺学”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必要途径。


三、 “崇尚实践”之魂:知行合一的行动导向

“崇尚实践”是佳木斯大学校训中最具特色、最富时代气息的部分。它明确指出了理论的最终归宿在于应用,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这充分体现了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

  • 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崇尚实践”强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解决具体问题。佳木斯大学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从课堂到现场、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这有效避免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快速适应社会。
  • 创新能力培养的沃土: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许多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都源于对实际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佳木斯大学“崇尚实践”的导向,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勇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度契合。
  • 服务地方的办学使命:佳木斯大学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肩负着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崇尚实践”要求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技术服务,将论文写在龙江大地上,将成果转化在产业升级中。

“崇尚实践”使得“明德”与“砺学”落到了实处。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学识,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价值,并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它体现了佳木斯大学“知行合一”的教育哲学。


四、 校训三要素的辩证统一与时代内涵

“明德砺学,崇尚实践”这三个部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逻辑链。

  • “明德”是方向和灵魂:它解决了“为谁学、为何做”的根本问题,确保了“砺学”和“实践”的正确价值导向。一个没有良好品德的人,知识越多可能危害越大,实践能力越强可能破坏性越强。
  • “砺学”是基础和资本:它提供了“能实践、会实践”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没有扎实的学问,实践就会变成盲目的摸索,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 “崇尚实践”是目标和检验:它既是“明德”与“砺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德”是否真“明”、“学”是否真“砺”的试金石。实践成果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标准。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佳木斯大学的校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教育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

  •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要求高度契合;“砺学”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相呼应;“崇尚实践”则体现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精神。
  • 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的呼应:当前高等教育正在大力推进“四新”建设,其核心之一就是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佳木斯大学的“崇尚实践”校训与此高度一致,为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对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支撑: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转型是佳木斯大学的重要发展路径。“明德砺学,崇尚实践”的校训完全符合应用型大学注重品德、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强调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五、 校训在佳木斯大学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融入办学实践的程度。佳木斯大学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举措,将“明德砺学,崇尚实践”的精神落到实处。

  •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均将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设置丰富的思政课程和实践环节(明德);强调基础理论教学和前沿知识传授,严格学业要求(砺学);大幅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构建了完善的实验、实习、实训体系(崇尚实践)。
  •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学校注重选拔和培养既有深厚学术造诣又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明德砺学),同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医院、中小学等一线,参与实践,提升“双师型”素质,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崇尚实践)。
  •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开展“师德标兵”、“优秀学生”评选(明德),举办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砺学),组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创新活动(崇尚实践)等,营造践行校训的浓厚氛围。
  • 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学校主动对接地方需求,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教师承担横向课题,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组织学生参与地方重大项目建设和社会服务,在实干中增长才干(崇尚实践),同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明德)。

佳木斯大学的校训“明德砺学,崇尚实践”,是其历经数十年发展积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国家与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着眼于未来人才的培养方向。这八字箴言,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指引着一代代佳大人修身治学、建功立业。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这一校训,对于每一位佳大学子塑造健全人格、掌握丰富知识、练就过硬本领,从而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也必将持续引领佳木斯大学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0934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60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