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辽宁政法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辽宁政法校训历史)

关于辽宁政法职业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辽宁政法职业学院作为一所致力于培养法律、公安、司法等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的凝练表达,更是引领师生行为规范、价值追求的文化基石。该校的校训“崇法尚德 笃学强技”,深刻体现了政法类职业院校的鲜明特色和时代要求。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将法治信仰、道德情操、学习态度与实践能力有机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价值体系。从历史渊源来看,辽宁政法职业学院的校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学校的前身可追溯至相关的政法干部培训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秉持为政法战线培养实用人才的宗旨。校训的提炼过程,必然是对学校历史传统、行业属性以及新时期职业教育使命进行深刻反思与整合的结果。“崇法”与“尚德”并重,反映了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即不仅要有精湛的法律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笃学”与“强技”并举,则精准地把握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技能培养的核心地位。可以说,这条校训既是学校历史积淀的结晶,也是面向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它激励着一代代辽政学子砥砺前行,为法治辽宁、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辽宁政法职业学院校训的深度阐释与历史脉络

辽宁政法职业学院扎根于辽沈大地,是一所承载着为政法系统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要使命的高等学府。在其办学实践中,逐渐凝练并确立了“崇法尚德 笃学强技”的八字校训。这条校训如同学校的灵魂,贯穿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是理解这所学院精神特质的关键所在。下面,我们将从校训的内涵解读与其历史演变两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 校训“崇法尚德 笃学强技”的深刻内涵

“崇法尚德 笃学强技”这八个字,结构工整,意蕴深远,每一组词都承载着特定的价值导向,共同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1.崇法:奠定职业根基的法治信仰

“崇法”,即尊崇法律、敬畏法律、信仰法治。这是由辽宁政法职业学院鲜明的行业属性所决定的根本价值取向。

  • 精神内核: “崇法”首先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认同和价值追求。它要求师生将法律视为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这不仅是对未来从事政法工作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公民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意味着要深刻理解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性,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对法治的尊崇与坚守。
  • 实践要求: 在学习和工作中,“崇法”体现为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法律原则、维护法律尊严。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刻苦钻研法学理论知识,掌握法律条文的精神实质,未来在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岗位上,能够成为公平正义的坚定守护者,自觉抵制各种干扰,确保每一起案件、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 时代意义: 在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的今天,“崇法”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学院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实训、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渠道,将这种信仰内化于学生心中,为他们未来成为合格的政法工作者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尚德:塑造人格魅力的道德准则

“尚德”,即崇尚道德、注重品行、追求高尚。这是对“崇法”的必要补充和升华,强调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重要性。

  • 德法兼修: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政法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法律技能,更需要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尚德”要求师生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尤其是要坚守忠诚、公正、廉洁、为民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一个缺乏道德底线的法律人,其专业知识反而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工具。
  • 内涵拓展: “德”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在学院的教育中,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合格人才。
  • 育人导向: “尚德”体现了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榜样引领、纪律约束等方式,营造崇尚美德、见贤思齐的校园氛围,确保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业务过硬,而且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品德高尚。

3.笃学:追求真理的严谨态度

“笃学”,意指专心致志、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学习。这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基本路径。

  • 态度与方法: “笃”字强调了学习的专注、专一和持之以恒。它反对浮躁、浅尝辄止的学习风气,倡导沉下心来、深入钻研的治学精神。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这不仅意味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对专业技能的精益求精。
  • 终身学习: 在知识更新加速的时代,“笃学”也蕴含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要求。学院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
  • 学风建设: “笃学”是学院学风建设的核心目标。通过严格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方法、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珍惜时光,勤学苦练,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技能提升上来,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积累丰厚的知识储备。

4.强技:立足社会的实践能力

“强技”,即强化技能、精通技术、突出应用。这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所在,直接指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 职业教育本质: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强技”明确指出了学院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它要求教育教学紧密对接政法行业一线需求,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 实训与实践: 为了实现“强技”目标,学院势必高度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环节。通过模拟法庭、安全防范技术实训、文书制作、体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未来工作岗位的业务流程和技能要求,实现从学校到岗位的无缝对接。
  • 复合型人才: “强技”并非单一的技能训练,而是强调在复杂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它鼓励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掌握核心专业技能,还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软实力。

“崇法”是方向,“尚德”是保障,“笃学”是基础,“强技”是目标。四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辽宁政法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完整价值链,鲜明地体现了其作为政法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


二、 校训的历史演变与时代印记

辽宁政法职业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学校的发展历史、行业背景以及中国职业教育和法治建设的宏观进程之中。其演变脉络大致可以反映出以下几个阶段的特点。


1.渊源与萌芽:干部培训时期的理念积淀

辽宁政法职业学院的前身,往往与早期的政法干部培训班、司法学校或人民警察学校等机构相关联。在那个阶段,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恢复和重建中的政法系统快速培养和轮训在职干部。当时的培训理念虽然可能没有形成系统、凝练的校训文字,但一些核心要素已经萌芽。

  • 政治忠诚与业务精通: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精通业务是那个时代对政法干部最根本的要求。这为后来“崇法尚德”中强调的政治立场和职业道德奠定了基础。
  • 注重实践与学以致用: 干部培训强调针对性、实用性,要求学员快速掌握岗位技能并应用于实际工作。这种强调实践应用的导向,与后来“强技”的理念一脉相承。
  • 短期性与针对性: 早期的培训周期较短,内容紧密围绕特定任务或岗位需求,尚未形成体系化的、面向长期学历教育的完整育人理念。但这段历史为学校积累了丰富的政法教育经验和对行业需求的深刻理解。

2.整合与确立:转型发展时期的正式提出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原有的中等专业学校或干部培训院校逐步整合、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辽宁政法职业学院很可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或完成转型的。这一时期,是校训从朦胧的理念走向清晰表述的关键阶段。

  • 办学层次提升的需求: 从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从非学历培训到学历教育,学校需要确立与之相匹配的、能够引领长远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标识。校训的提炼和确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 对行业精神的深刻提炼: 在总结历史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学校深入分析了政法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法治信仰、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被普遍认为是政法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将这些要素浓缩为简洁有力的文字,便形成了“崇法尚德 笃学强技”的雏形。
  • 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在确立校训时,学院明确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与普通高校的校训可能更侧重“博学”“创新”“求真”等通用学术导向不同,“笃学强技”的表述直接点明了高职教育重视技能、强调应用的本质,使校训更具辨识度和针对性。

3.深化与弘扬:新时代背景下的丰富发展

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迈入新征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对辽宁政法职业学院的校训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弘扬光大的历史机遇。

  • 与法治中国建设同频共振: “崇法”的内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而更加丰富。校训引导师生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更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优越性,成为法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 强化“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 国家倡导培育工匠精神,强调“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这使得“尚德”与“强技”的结合更具时代价值。学院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技能培养的全过程。
  • 适应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政法领域的广泛应用,“强技”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它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体能、格斗、勘查等技能,还包括了对智慧警务、数字法治等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校训激励着学院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行业的技术变革。
  • 校园文化的核心载体: 校训通过校史馆、宣传册、开学毕业典礼、校园景观等多种载体,被反复强调和呈现,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凝聚师生共识、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文化符号。

回顾校训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从学校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办学传统中生长出来,在转型发展中得以正式确立和清晰表达,并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它是一部浓缩的学校发展史,也是一面映照中国政法职业教育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镜子。

辽宁政法职业学院的校训“崇法尚德 笃学强技”,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动态发展的历史,完美诠释了学院的立校之本、育人之道和发展之向。它不仅是悬挂于墙上的箴言,更是流淌在师生血液中的基因,指引着每一位辽政人在法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德才兼备、技艺精湛的实际行动,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护航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条校训的生命力,必将随着学院的持续发展和对法治事业的不懈追求而历久弥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1406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31561s